-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蛔虫是猪消化道内最大寄生虫,其造成的隐形损失巨大,损害了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猪蛔虫幼虫在猪体内移行时会破坏猪肝脏、肺脏、肠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成虫在肠道内与猪只争夺营养,随粪便排出成为传染源。对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经验进行了总结,有助于猪蛔虫病的精准确诊与防治,达到有效预警的目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中国论文网 /8/view-7245811.htm
关键词:猪蛔虫;致病过程;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36-01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猪寄生虫病尤其是肠道寄生虫病所造成的损失一般比较隐形,如生长速度变慢、饲料报酬降低、屠宰价值降低等,但这种隐形损失很惊人[1,2]。猪蛔虫是猪消化道内最大的寄生虫,在猪体内大量寄生时,能引起猪肠管阻塞,导致黄疸,引起死亡,还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形态
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新鲜虫体呈粉红稍带黄白色,形似蚯蚓。雄虫长约12~25 cm,雌虫长约20~35 cm。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尾端直而不弯[3]。猪蛔虫受精卵虫卵随粪便排出时内含一个未分裂的胚细胞,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充足的氧气环境中,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
2 致病过程
当成熟虫卵(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化,幼虫脱壳而出钻入小肠壁,随血液或直接经组织在宿主体内移行。首先幼虫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并滞留,造成肝脏出血点、肝细胞浑浊肿胀、脂肪变性或肝脏局灶性坏死。随后经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上行至支气管和气管,造成肺组织小点出血、肺组织致密、水肿、肺泡充满水肿液。最后由咳嗽等动作被吞咽到达小肠成为成虫,以黏膜表层物质及肠道内容物为食,造成肠道组织黏膜机械性、物理性损伤,严重时造成肠破裂。猪蛔虫在小肠中的寄生期约为7~10个月,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
3 临床症状
成年猪的抵抗力较强,能忍受一定数量虫体侵害,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会成为传染源。而3~6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感染早期仔猪表现蛔虫性肺炎,体温升高至40 ℃左右、呼吸喘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发育不良,是僵猪形成的重要原因;感染中期仔猪表现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呕吐、腹泻、疝痛等;感染后期,由于虫体夺取营养、机械性刺激、肠阻塞、胆管阻塞、毒素吸收等而死亡。
4 诊断
一般幼猪体型消瘦、发育不良可以怀疑为猪蛔虫病。直接涂片法以1 g粪便中虫卵数量超过1 000个为标准;饱和盐水漂浮法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卵;贝尔曼法取病变组织器官(肺、肝脏、小肠黏膜)进行幼虫分离检查[3]。在猪生前无法证实蛔虫幼虫或成虫,可以考虑皮内变态反应、特异性强的ELISA法检测血清等。蛔虫是否为直接的致死原因,除检查到蛔虫外,还需要根据虫体数量、组织器官病变程度、生前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是否有其他原发或继发疾病作综合判断。
5 防治
5.1 预防
①定期驱虫。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仔猪在断奶和5月龄时各驱虫1次,母猪怀孕分娩前驱虫1次。②定期消毒猪圈。夏季每周用3%~5%热碱水或新鲜石灰消毒,其余季节每隔一周消毒1次。③猪粪和垫草无害化处理。猪粪和垫草要运到距猪圈较远的场所堆肥发酵或挖坑沤肥,以杀灭虫卵和幼虫。④严格控制引入携带猪蛔虫的猪只。尽量不引进暴发猪蛔虫病的猪场的猪,对引入的猪要隔离饲养、检查粪便虫卵[4-6]。⑤改善饲养设施设备,避免猪粪污染饮水和饲料。⑥饲养密度合理。⑦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
5.2 治疗
治疗猪蛔虫的药物有左旋咪唑、丙硫咪唑、抗虫灵、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拌料或皮下注射[7]。需要注意药物拌料需按说明书确定使用剂量,不要自行加大药量;药物拌料需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拌料要力求均匀;轮换使用不同化学结构的驱虫药物;皮下注射要到位。
6 小结
猪蛔虫不需要中间宿主、繁殖能力强、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特别是对仔猪危害严重。猪蛔虫幼虫在猪体内移行时会破坏肝脏、肺脏、肠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造成隐形损失;成虫在肠道内与猪只争夺营养并随粪便排出成为传染源。精确确诊猪蛔虫病需要根据粪便中蛔虫数量、组织器官病变程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是否有其他原发或继发的疾病作综合判断。精准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猪蛔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建发,高 洪,李世雄,等.昆明地区商品猪寄生虫调查研究[J].云南畜牧兽医,2002(3):17.
[2] 李连昭. 绥中县商品猪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J].中国畜禽种业,2012(3):39-40.
[3] 南京农学院.家畜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