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第八章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化脓性细菌 三种葡萄球菌鉴别的主要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引起皮肤,器官及全身的化脓性感染和尿路感染 。 2.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素性休克综合征;伪膜性肠炎。 3.免疫性:弱 按溶血性分类: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 称草绿色链球菌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称化脓性链球菌 丙型(γ)链球菌 称不溶血性链球菌 按抗原性分类: 按多糖抗原(C抗原) 分A-H 、K-T等20个族, 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族。按表面蛋白抗原 (M抗原)可将A族链球菌分为80多个型。 核蛋白抗原(P抗原)无特异性。 按对氧的需要分类: 分为需氧、厌氧、微需氧链球菌等。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 1.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M蛋白;肽聚糖;细胞壁受体。 2.侵袭性酶类 引起扩散性炎症。 透明质酸酶或称扩散因子; 链激酶 SK 或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 链道酶 SD 或称链球菌DNA酶; 胶原酶溶解胶原纤维。 3. 外毒素 2)致热外毒素 Pyrogenic exotoxin,或称红疹毒素erythrogenic toxin: 所致疾病 3.超敏反应性疾病:肾炎、风湿热等。 免疫性 M蛋白、红疹毒素抗体有保 护作用,且可诱导IFN产生,活化 吞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猩红热 病后机体可获牢固免疫力。 其他链球菌引起的疾病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口腔、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 引起龋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B族链球菌为鼻咽部、直肠和阴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 3.D族链球菌为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 微生物学检查 1.脓汁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查 到链球菌时,可做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和鉴定。 3.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ASO): 是一种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实验,测定病人血清中的ASO含量,辅助诊断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 防 治 彻底治疗咽炎、扁桃体炎,以防 止超敏反应发生。青霉素为防治化脓 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 自然界分布广泛,40-70%人鼻咽腔有该菌寄生,引起大叶性肺炎。 1.血平板生长良好,形成草绿色溶血 环,可产生自溶酶。 2.可用胆汁溶解和菊糖发酵试验与 甲型链球菌区别。 抗原构造与分型 1).荚膜多糖抗原:分为84个型,其中3型 致病力强. 2).C多糖抗原为各型共同抗原,可与血 清中一种正常蛋白质出现沉淀反应, 称为C反应蛋白(CRP),炎症的活 动期增高。 致病性与免疫性 引起大叶性肺炎,可并发胸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病后获暂短免 疫力。 青霉素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第四节 奈瑟菌属 Neisseria 1.G-肾型双球菌,位于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内, 用巧克力色血平板培养, 产生自溶酶。 致病性与免疫性 1.经呼吸道传播,在鼻咽部定植引起炎症、重者发生败血症,出现出血性皮疹和休克,进而引起脑膜炎,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人体对本菌天然抵抗力强。感染后多为带菌者。仅2-3%发病。病后有牢固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1)涂片镜检:出血点涂片 2)分离培养:用巧克力色血平板。 3)快速诊断:测定可溶性抗原,用ELSA或SPA 协同凝集实验。 2.防治:抗生素治疗,A群特异多糖疫苗预防。 淋病奈瑟氏球菌N.gonococcus G-肾形双球菌,新分离菌株有荚膜,菌 毛,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2.专性需氧,巧克力色平板生长良好,需5-10%CO2,氧化酶试验阳性。 3.抵抗力:对干燥、低温敏感,可自溶。 4.抗原构造复杂,易发生变易,可使本菌逃 避机体的免疫功能。 致病性和防治 1.致病物质:菌毛有粘附作用;荚膜和外膜蛋白有抗吞噬作用;IgAl酶破坏IgAl,增强细菌的侵袭力。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2.致病: 引起性传播性疾病-淋病,淋病是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引起淋病性结膜炎(脓漏眼)。 3.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4.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垂直传播、其他途径。 5.防治:加强性病防治的教育,切断传播途径,婴儿出生时用1%硝酸银或氯霉素、链霉素药水滴眼。 产生水溶性绿色色素,包括绿脓素和荧光素。 抵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