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的概况 《指导原则》起草的背景 《指导原则》的具体内容 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 《指导原则》涉及的范围 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一、抗 菌 药 物 概 述 抗菌药物的概述 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 1928年 青霉菌。 1935年 百浪多息 1940年 提纯青霉素,并用于临床。 1940~1950年 链霉素(1944),氯霉素、多粘菌素(1947),金霉素(1948),土霉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7),利福霉素(1957) 1959年 分离提纯出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 1960~1970年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等问世。 1970~1980年 半合成青霉素问世,推出酰脲类青霉素,头孢菌素迅速发展。硫霉素被发现,同时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问世 1980~1990年 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迅速发展。 1980~2000年 新型?-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口服高效头孢菌素等问世。喹诺酮类新品种的开发,侧重扩大抗菌谱,改变药代动力特点及降低不良反应。第四代头孢菌素出现。 二《指导原则》修订的背景 抗菌药物 万用灵药? 虽然新的、强力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开发上市,但人类与细菌性感染的斗争却没有因此而轻松,反而变得更加激烈,究其原因乃是不合理甚至滥用抗菌药物的结果!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和药源性疾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抗菌药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耐药性 毒副反应、变态反应 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院内感染 资源有限,研发费用非常昂贵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起草背景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性原则供医师遵循是导致目前滥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 WHO于2000年发布了“遏制抗微生物药品耐药性全球战略”,其中制定“抗微生物应用指南”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起草经过 指导原则修订的背景 200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的监测显示,我国各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组成与耐药性发生了变化。为此,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修订工作组,根据细菌耐药变化趋势和相关学科发展情况,经深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指导原则》目录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指导原则》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 临床治疗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病例一) 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品种选择 给药剂量 给药次数 疗程 联合应用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发挥最大药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但是,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 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凡使用一种药物能够达到治疗目的时,不要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及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泛耐药菌感染。 3.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