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他列汀(sitagliptin)是首个上市的DPP-Ⅳ抑制剂,是一个β氨基酸衍生物。 磷酸西他列汀(sitagliptin phosphate)2006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07年3月磷酸西他列汀与二甲双胍盐酸盐复方制剂(janumet)相继上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维达列汀(vildagliptin)及其与metformin的复方制剂,2007年9月和11月先后获欧盟委员会批准,复方制剂主要用于metformin最大耐受剂量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或现已联合使用维达列汀与metformin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第十六章 降血糖药物 Hypoglycemic Drugs 一、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三、胰岛素增敏剂 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五、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Ⅰ型)—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胰岛素增敏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尿糖。 一、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1.胰岛素 是胰脏β-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是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人胰岛素的化学结构由51个氨基酸组成。 分成两个肽链: A链含21个氨基酸 B链含30个氨基酸。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理化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直径通常在10μm以下与氯化锌共存时,形成胰岛素锌结晶有典型的蛋白质性质 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而降低血糖。 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用于胰岛细胞受损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 胰岛素制剂根据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中、长效三类。 2.胰岛素类似物 现开发的多数胰岛素类似物均是在B链C末端28位氨基酸上置换或增加氨基酸残基,所得到的类似物比天然胰岛素更为速效或长效。 主要的胰岛素类似物包括: 赖脯胰岛素(insulin lispro):是将人胰岛素B28位上的脯氨酸与B29位上的赖氨酸对换,重组成一种新的人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将胰岛素B28位的脯氨酸替换成门冬氨酸,其生物活性没有改变,但自我聚合能力低于人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将人胰岛素的A21位天冬酰氨换成甘氨酸和在B30位苏氨酸后加两个精氨酸。 地特胰岛素(insulin detemir):是将胰岛素B29位赖氨酸的N上14-碳肉豆蔻酰化,该脂肪酸侧链与血浆清蛋白结合从而产生长效作用。 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Promoter to Insulin Secretion)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可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磺酰脲类降糖药 非磺酰脲类降糖药:瑞格列奈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 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 格列吡嗪 第三代:格列美脲 1.磺酰脲类 (1)发展史:1955年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氨苯磺丁脲(carbutamide)具有更强的降血糖作用,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但由于副作用多,尤其对骨髓的毒性大,后被停用。 70年代研制出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吡嗪(glipizide)等,降糖作用较第一代更强、副作用更小,口服吸收更快。 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有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乙酸己脲(acetohexamide)等。 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口服降糖药,如格列美脲(glimepiride)等,特别适用于对其他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用量更小,更安全。 (2)构效关系 取代基的碳原子数在3~6时,则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但当碳原子数超过12时,活性消失。 磺酰基芳环上取代基R,通常在对位。R为简单的取代基时,如甲基、氨基、乙酰基、卤素和三氯甲基等都具有活性。该取代基能影响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 脲上的氮原子周围的空间应该合理,脲基上的取代基(R1)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亲脂性。 磺酰脲类药物和其他弱酸性药物一样能与蛋白质牢固结合。因此,该类药物会和其他弱酸性药物一起竞争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如果同服,可能会使游离药物浓度水平上升。在临床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这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3)作用机制 该类药物均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胰腺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