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公共关系概论.ppt-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ppt

第01章公共关系概论.ppt-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1章公共关系概论.ppt-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关系学 课程教材: 第1章 公共关系概论 课程简介: 1.1 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1.2 几种常见的错误认识 1.3 公共关系的内涵 1.3.1 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公共关系研究的五大阵营 1.3.2 认知管理的内涵及步骤 1.4 公关人员的素质 本章回顾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教学 * 公共管理学院:徐宛笑 1、公共关系概论 1.1 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1.2 几种常见的对于公共关系的错误认识 1.3 公共关系的内涵 1.4 公关人员素质 2、公共关系的形象原则 2.1 形象的涵义、要素及特征 2.2 组织形象的涵义、分类及评价指标 2.3 组织形象塑造 2.4“形象”和“信誉” 3 公共关系的传播原则 3.1 传播和信息 3.2 双向沟通原则 3.3 舆论和宣传  3.4 公关语言  4 公共关系调研与策划 4.1 公关信息调研 4.2 策划业:从点子到咨询——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 4.3 公共关系策划 4.4 新闻策划 5 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与伦理 5.1 历史上的公共关系 5.2 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5.3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5.4 公共关系伦理及调节法则 1、熊源伟. 公共关系学.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年 2、徐双敏. 公共关系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3、【美】斯格特·卡特利普等著. 明安香译. 公共关系教程. 第八版. 华夏出版社, 2001年 4、【美】弗雷泽 P·西泰尔著. 梁皎洁等译. 公共关系实务. 第八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引进传播、徘徊成长和开拓创新三个阶段,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并朝着网络阶段发展。西方的公共关系研究派系林立,我国公共关系研究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形象派、传播派、协调派、管理派和劝服派五大阵营。1997年,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将公共关系诠释为“认知管理”。有鉴于此,在本章中,我们力图在展现公共关系学科发展全貌的基础上对公共关系的涵义进行介绍,并以“认知管理”作为课程的基本逻辑起点,贯穿国内外不同派别,展开本门课程内容。   公共关系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引进传播、徘徊成长、开拓创新。   所谓的引进传播阶段指的是从80年代初到1986年。这一个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成语:一见钟情、一帆风顺、一夜成名。   公共关系在我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徘徊成长阶段,时间上从1987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成语:内冷外热、内忧外患、内通外联。   自1993年到现在,公共关系就被认为进入了开拓创新时期。此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3年到1996年是创新阶段,创新的标志就是公共关系向策划业的进军;1996年2000是重组阶段,公共关系作为市场的晴雨表,它的发展步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谷时期;2000年至今是网络阶段,网络公共关系成为公共关系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公关=攻关=“黄色产业” 公共关系=庸俗关系 公共关系=人际关系 公共关系=广告 公共关系=宣传 公共关系=营销   所谓的公共关系,乃是英文“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翻译,其英文缩写为PR,中文简称“公关”。这个词最早是1882年由美国律师多尔曼·依顿所提出的;也有人认为是1802年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议会宣言》中,最早提出“公共关系”这一概念。Public一词,有“公共的”、“公众的”意思,而Relations一词,则有关系的意思。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公共关系”;也有人把它翻译为“公众关系”。其实质,指的就是一个社会组织,比如企业、公司、社团等如何处理好其与内外公众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认知管理。这个定义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其次,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手段是传播;第三,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第四,公共关系是一种认知管理。    · 公关主体:社会组织   所谓的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合理而有效的的达成某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单元。 · 公关手段:传播   所谓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活动。 · 公关对象:公众   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在中国公关学术界已经分成了“形象派”、“协调派”、“管理派”、“传播派”、“劝服派”五大阵营 。目前学术界比较倾向于“劝服派”。美国的公共关系学者们大多数也是劝服说的支持者。他们视公关为“代理客户所实施的一种劝服性的传播行为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