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评价技术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3版),煤炭工业出版社 2、张乃禄:安全评价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4、中国安全评价网 一、安全评价产生、发展、现状 (一)国外 系统的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产生于保险业。20世纪30年代,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各种风险,必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收取费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担风险的大小决定的。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的美国保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 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82),对实现系统安全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该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MIL-STD-88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82B。该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作了具体规定。MIL-STD-882系统安全标准从开始实施,就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被日本、英国和欧洲等国家引进使用。 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该法己修订6次,1993年已发展到第七版。它是以工艺单元重要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释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大小为基础,同时考虑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计算工艺单元火灾爆炸指数(F&EI),确定危险等级,并确定安全对策措施,使危险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由于该评价方法日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在世界工业界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促使各国对其开展广泛研究和探讨,从而推动了评价方法的发展。 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核电站风险报告》(WASH-14),并被后来核电站发生的事故所证实。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六阶段安全评价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安全系统工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化工厂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随着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已在现代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特别是减少重大恶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美国原子能委员会1974年发表的《核电站风险报告》,就用了70人.a的工作量,耗资300万美元,相当于建造一座1000MW核电站投资的1%。据统计,美国各公司共雇佣了3000名左右的风险专业评价和管理人员,美国、加拿大等国就有50余家专门从事安全评价的安全评价咨询公司,且业务繁忙。当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己将安全评价作为工厂设计和选址、系统设计、工艺过程、事故预防措施及制订应急计划的重要依据。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漏事故。例如:1974年,英国夫利克斯保罗化工厂发生的环己烷蒸汽爆炸事故,导致29人死亡、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万美元;1975年,荷兰国营矿业公司0.lMt乙烯装置中的烃类气体逸出,发生蒸汽爆炸,造成14人死亡,106人受伤,大部分设备被毁坏;1978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巴来西亚市之间的道路上,一辆满载丙烷的槽车,因充装过量发生爆炸。由于当时有800多人正在风景区度假,造成150人烧死、120多人烧伤、100多辆汽车和14幢建筑物烧毁的惨剧; 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供应中心站发生爆炸,事故中约有490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另有900多人失踪,供应站内所有设施毁损殆尽;1988年,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因天然气压缩间发生大量泄漏而爆炸,在平台上工作的230余名工作人员只有67人幸免于难,使英国北海油田减产12%;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一起甲基异氰酸脂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造成20余万人中毒、2500多人中毒死亡的大惨案。 我国近年也曾多次发生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事故。 恶性事故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定,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定,由劳动基准监督署对建设项目实行事先审查和许可证制度;美国对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投产都要求进行安全评价;英国政府规定,凡未进行安全评价的新建生产经营单位不准开工;1982年,欧共体颁布了《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欧共体成员国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国际劳工组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