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外可增设课堂练习:P202习题二十四 1825年(英)法拉第首先发现了苯,但直到1865年才由(德)凯库勒首次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的概念,这在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据说该结构的形成来自于梦的启发。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sp2杂化。轨道成键后,键角为120°,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都垂直于碳环平面,彼此侧面重叠,形成一个环闭的共轭体系,且π电子云高度离域化,故苯环上碳碳间无单双键之分。由于苯环存在闭合共轭体系,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破坏共轭体系的反应,如亲电加成反应、开环反应等。不过为了便于解释某些具体反应,苯的结构至今仍在使用凯氏结构式。 1877年[法]傅瑞德尔(Friedel C)和[美]克拉夫茨(Crafts J M)发现了付-克反应,前者为付-克烷基化反应,后者为付-克酰基化反应。 1、当R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碳原子的烷基时,反应中常会发生重排反应。形成重排产物的原因:反应中作为亲电试剂的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首先发生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然后再进攻苯环形成产物。 2、当苯环上连有强吸电子基团(包括氨基,其能与路易斯酸作用生成季铵盐阳离子),因这些基团能使苯环上的电子密度大大降低,导致亲电取代反应较难进行。 1、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芳烃与酰氯或酸酐作用生成芳酮的反应称为付-克酰基化反应。 2、酰基化反应的优点:产量高、产物纯(无重排反应和歧化反应)。 六六六(BHC)为一种杀虫剂,对蝗虫、棉蚜虫、小麦吸浆虫、玉米螟及地下害虫等都可防治,但因残毒严重,污染环境,现在国际上已禁止生产和使用。我国则是从1983年开始禁用。 BHC能储存于哺乳动物、鱼类、爬虫类、鸟类的脂肪组织、肝脏、大脑和肌肉中。试验证实,BHC对小鼠有致癌作用,对人类有慢性肝损害(如肝硬变,慢性肝炎等)。 六氯化苯共有9种异构体,其中有8种顺反异构体,而且还另有一对对映异构体。在异构体中,γ-异构体杀虫能力最强。 苯环很稳定不易被氧化,只有在剧烈的条件下,苯环才可被氧化开环。 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对进一步反应的难易和第二个取代基进入苯环上的位置有指导作用,这种作用叫做定位效应(或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对于预测反应产物与选择合成路线有指导意义。 当苯环上已有两个取代基时,如需导入第三个取代基,其将进入何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共用相邻的两个以上碳原子稠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稠环芳烃。 它们都是平面型分子,存在着环闭共轭体系,具有一定的“芳香性”。但由于环上的电子云密度的分布并非完全平均化(原因是各P轨道的重叠程度不完全相同),例如,萘分子中的α位(即1、4、5、8位)﹥β位(2、3、6、7位),而蒽和菲分子中以9、10位较高。 1931年[德]休克尔提出了著名的“4n+2”规则,即休克尔规则。 芳香性的标志: 1、化合物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难进行加成反应; 2、具有较低的氢化热和燃烧热,从而显示出特殊的稳定性;或者说,具有较高的共轭能。 3、环上的质子在HMNR谱中,化学位移δ=6~8ppm。 [10]轮烯、[14]轮烯尽管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但由于环内H原子彼此的干扰,使环上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无法形成闭合共轭体系,故无芳香性。而[18]-轮烯符合休克尔规则(18,n=4),因而具有芳香性。 1、1985年由[英]克罗脱(Kroto H W)和[美]史沫莱(Smalley R E)等在将石墨进行激光蒸发时首次发现了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簇结构分子C60。富勒烯不溶于水,在正己烷、苯、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非极性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富勒烯又称分子足球、足球分子、足球烯、巴基烯、碳笼等。 2、富勒烯的出现,为化学、物理学、电子学、天文学、材料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意义重大。 3、克罗脱等人荣获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 单壁纳米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和多壁纳米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碳纳米管的理论抗拉强度为钢的100倍,而密度仅为钢的1/6。根据结构的不同碳纳米管可以呈现金属或半导体特性,可作为量子开关,使现在的计算机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100。碳纳米管的理论比表面积可达8000㎡/g,可作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极板材料,达到很高的比功率。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具有极强的储氢能力,可能是未来燃料汽车储运材料的最佳选择。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场发射的阴极材料,在逸出功、阈值电压和散热等方面比钼尖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在场发射显示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后,强度和导电性都得到提高,可作为高比强度材料和防静电器材。碳纳米管通过内外修饰,可产生优异的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