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技术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材料: (戈尔巴乔夫政治)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摘自张伟垣主编《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 * 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三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发展要求: 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影响; 概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失败原因;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树立自强不息、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说明:本课的三个子目构成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揭示了苏联改革最终受挫、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学习时要紧扣“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这一中心,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 一、赫鲁晓夫改革(序幕)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局限性 2)1953年,斯大林逝世——提供契机; 3)赫鲁晓夫上台。 2、内容: ①农业:突破口 (农业、工业、个人崇拜) A、扩大自主权; 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C、垦荒、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②工业: 措施:改革管理体制,扩大了地方权力; 结果:企业没有独立自主权 ③思想政治: 措施:1956年苏共二十大,做秘密报告, 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并平反冤假错案。 结果:自己也走向了个人崇拜之路。 3、影响: ①积极: 冲击斯大林模式; 打开改革闸门; 取得一些成果,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②局限: 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时间:1964年 2、内容: 前期: 工业——重点,推行“新经济体制”。 后期:过分追求稳定 3、影响: ①积极: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冲击; 前期国民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②局限: 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从70年代初开始,改革陷入停滞,矛盾滋生,陷入困境。 ★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目的:为了改变衰退趋势,维持超级大国地位。 3、内容: 经济: 措施:制定“加速战略”. 结果:难以奏效,转入政治改革。 政治: 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影响: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混乱。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影响:使各种反对势力乘机崛起,难以控制。 ③1990年,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影响:根本上动摇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4、实质:全盘西化,放弃党的领导。 5、后果: ①社会失控,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 ②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③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苏联解体 1)过程: 1991年,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1991年 “八一九”事件失败; ——叶利钦掌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政权发生质变 1991年12月签订《明斯克协定》成立“独联体”; 1991年12月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3)教训: 改革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要维护党的领导,要抓好 执政党的建设;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解体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斯大林模式长期积累的弊端得不到彻底解决。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社会动荡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从苏联解体过程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将经历曲折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改革中自我完善。 1、斯大林逝世后,_____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病,他以 作为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