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心理学家沙赫特在195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设计了一个封闭的房间,里面有一桌,一椅,一床,一马桶,一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物品.三餐有人送,但不和里面的人接触.报酬非常丰厚,而且呆的时间越长报酬越多. 有5名大学生参加此实验,其中最短的一个人呆了2个小时就受不了,要求放弃实验;最长的呆了8天. 在衣食无忧而且还有可观报酬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放弃实验呢?一个人单独呆在封闭空间里如此令人难受吗? 人生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1995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只身下到一个200米深的洞穴,独自生活一年。 洞穴里设施完备,有足够的食物,有卧室,卫生间甚至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但没有人事纠葛。 一年后,当他出来,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反应迟钝,弱不禁风,大脑混沌,情绪低落,说话结巴,很多词汇都忘了,与原先的他判若两人。后来他说:“我一个人在洞中生活,孤独得快要发疯甚至好几次都想到自杀。 我现在明白了,人生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营销大师卡耐基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一、人际交往概述 (一)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相互作用和相互知觉的过程, 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交往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沟通和相互作用。 一、人际交往心理概述 (二)人际交往的意义 1.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消除孤独感 2.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 3.增进了解,调节情绪 促进个人身心健康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人际交往规律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效应 投射效应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是双方以后交往的依据。当人们初次见面时,相互之间很重视首先能够观察和感知到的一些特征,比如,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年龄、谈吐、礼节等,并据此形成第一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 第一印象往往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认知。 交往中的有色眼镜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晕轮效应:人们将从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概化为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在经济活动中,“近因效应”也得到许多的应用。你到饭店去吃饭,点了丰盛的酒水菜肴,酒足饭饱、快要结账的时候,服务员会给你免费送上一盘水果,这时你会感到很愉快。 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飞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 四、增进你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个人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 羞怯心理 不知道如何开始 沟通距离 公众 : 1.2~2.1米 五、人际交往智慧 理解万岁?先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换位思考与调整“频道” 辩证地把握人性 实现自利与利人的互动 懂得感恩 懂得回报 五、人际交往智慧一、 理解万岁?先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正确的态度是:理解万岁, 先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这是从我做起的第一步。 一.承认别人不理解的现实 二.尊重别人的不理解,认为它总有一定合理性 三.尽可能了解别人为什么不理解 四.采取让别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其理解 人际交往智慧二、 换位思考与调整频道 一个人的错误,往往来自只从自己的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就得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行为的频道。 一次,大家要砸死一个妓女。耶稣说:可以,谁没有犯过错误,就可以动手。 在场的每个人都问心有愧,最后谁也没有砸她。 为何所有人在耶稣的这个问题前变得不敢动手了呢?因为没有一个人有动手的资格--只要想到自己原来也有可能犯错,就能同情这位妓女了。 我们只要经常用指责别人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去宽恕别人,怎么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呢? 人际交往智慧三、 辩证地把握人性 人性不仅复杂,而且辩证。 如对他人应该关心,但过分的关心很可能变为一种压制 对他人应该爱,但过分的爱却很可能让人窒息; 能干的自我形象和帮助他人的举动,能征服他人,但是,假如过于突出自己,则反倒使人反感,不如弱化自己的形象。 关键的一点,是人有多重需求。 他既有得到帮助的需求,也有被尊重的需求。 对某些能力较弱的人来说,需要帮助的要求更大一些。 对某些能力较强、自我感觉又好的人来说,自己被尊重的愿望更强一些。 人际交往智慧四、 实现自利与利人的互动 你好,我好,大家好。 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