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发展趋势教程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拟现实发展趋势 发展三大障碍 硬件 建模 数据量 硬件 外部设备昂贵 图形工作站 建模 繁琐的三维建模 数据量 数据庞大 网络速度 发展趋势:虚实结合 图形学建模——虚景 图像建模——实景 虚实结合:虚景+实景 “虚拟珠峰飞行漫游系统”给中国科学技术馆研制的,用户可以驾驶虚拟直升机飞越虚拟珠穆朗玛峰,以体验VR的魅力; 三、增强现实 概念 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是指虚拟世界直接叠加在人感知的真实世界之上; 增强现实优点 真实感强、以假乱真 建模工作量小 特性 组合实际与虚拟环境 真实的景物与虚拟的景物交互重叠 实时交互 定位在3D空间 与虚拟现实区别 场景生成器 AR:数据量小、真实感要求不强 VR:数据量大,真实感强 与虚拟现实区别 显示设备 AR:要求低,光学透视式HMD VR:全彩色、高分辨率、宽视场HMD 与虚拟现实区别 跟踪和传感设备 AR:要求高与VR VR: 发展 1960年代——开始 在哈佛大学及犹他大学任教的Ivan Sutherland,与两所大学的学生共同开发出了第一套初期的AR系统。 1970与80年代 美国空军的阿姆斯特朗实验室、航天总署艾密斯研究中心,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有部份人员从事AR的相关研究。 1990年初期 波音公司的几位科学家为了协助工人装配管线设备,才创造出了「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这一名词。 国内研究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大学等 国外研究机构: 德国SIEMENS AG、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澳大利亚Vienna大学、 日本Nara协会等 与AR系统相关的国际专利 108篇,1995年至今 如德国专利D增强现实系统,用视频或音频信息进行综合视觉跟踪; 系统包括:目标跟踪系统;图像记录单元;注释系统 美国专利US2002191003涉及的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用摄像机定位物体位置并报告给连通的计算机以呈现图像 可以呈现出天气、险情等情况,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得到的画面令观众身临其境; 主要应用于航海安全控制辅助、飞行员培训、应急训练等。 而国内涉及AR的专利还很少 国内对AR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AR在美国巴特尔研究所的10个2020年最具战略意义的技术趋势的研究报告排名第10; 这些趋势将决定着未来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 AR系统组成 追踪器 显示器 绘图计算机 相关软件 追踪器 机械式头部追踪器 超音波追踪器、电磁波、光波、以及视讯式追踪器 全球定位系统--GPS。 显示器 桌上型显示器 手持式显示器 头戴式显示器:最主要的显示方式。 光学式显示器: 屏幕:半透明镜片,能反射光线,也能让光线穿透,称为「分光镜」或是「合并器」;战斗机飞行员的抬头显示器。 能同时看到真实环境影像和虚拟影像; 特点: 真实与虚拟的景物以半透明的状态相互重叠; 影像重叠时,真实景物与虚拟景物难以同时兼顾,真实感降低; 视讯式显示器 屏幕:不是镜片,是一个电子视讯屏幕。 原理: 头戴式摄影机捕捉背景环境影象,转换为电子画面; 放进虚拟3D物体画面; 与真实背景画面进行像素比对,替换掉真实背景,合成一个影像。 缺点: 真实背景环境景象是透过摄影机拍摄后,再透过显示器放映到屏幕上,真实程度大打折扣,不如人类眼睛直接观看真实背景所感受到的品质。 应用 工程设计 现代展示 医疗 军事 教育 娱乐 旅游等 应用 医学 手术可视化 训练 应用 制造与维修 设备的手册:叠加在实际设备上的3D图画; 激光打印机的维护系统:Columbia的Steven Feiner 应用 注释与可视化 建筑设计 应用 娱乐 虚拟演播室 应用 军事飞机 头上显示其飞行图; 向量图形叠加飞行图上; 增强现实技术的主要问题: 观察者运动的精确测量; 获取和维持场模型。 虚拟地理环境与其他模拟环境的本质区别: 建立模型的方式 人-机关系 VGE为公众参与提供媒介 VGE需要空间数据库的支持,需要支持交互探索分析的环境; VGE强调人/系统的(交互)融合,强调‘身临其境’的感受; VGE的发展、演化 虚拟群落 虚拟村落 虚拟城市 概念的发展 地理学 计算机技术、GIS 虚拟地理环境的产生 GIS与虚拟现实 GIS: 三维可视化模块,用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三维可视呈现与分析; 虚拟GIS 把GIS中三维可视化模块提高到了整个系统的核心地位 把用户与地学数据的三维视觉、听觉等多感觉实时交互作为系统的存在基础; 把观察者加入到GIS中,成为一个参与者和系统设计的重心 虚拟地理环境: 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与交流考虑进来 地理学语言 虚拟地理学 虚拟地理学 研究虚拟地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