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省节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设对象 在校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 惠及社会学习者 建设内涵 Course——首先是立足本校,具有本校特色、服务本校课程教学,推进本校教学改革、提高本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课程,同时也能够惠及其他高校和社会 Massive——本校有一定授课规模,在全国高校中有相对较多的学习人群的课程 认识与思考 Open——展现我国高等教育成就,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开放,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符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高校与社会传播的课程 Online——教学内容适合在互联网上传播课程 只有这样的MOOC课程,才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有益、有利,为全国高校普遍接受的课程,而不能是简单停留在互联网传播层面的课程。 认识与思考 思考三: 即使所有高校所有重要课程都做成很好的MOOC课程,都具备实现“翻转课堂”的条件 在当前我国高校实际教学中一名学生能够承受“翻转课堂”的“度”为几何? 在高校教学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如何? 在高校教学中的适用模式? 要切合国情、校情,实事求是、深入思考! 认识与思考 思考四:所有高校怎样才能在网上开设MOOC课程?所有课程怎样才能做成MOOC课程? 把误区一(所有学校都在网上开设MOOC课程),误区二(所有课程都尝试做成MOOC课程)问题转化为可能与现实,实现所有的学校都能在网上开设MOOC,所有课程怎么都能做成有特色的MOOC课程 创新需求、创新机制 要深刻认识MOOC突破了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运用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程有机融合,在大力推动翻转 认识与思考 课堂和混合式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基础上,推出和建设更多中国特色MOOC,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以课程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性+市场化的共建共享运行激励机制/模式和课程建 设可持续发展机制 认识与思考 集成创新课程 着力于量大面广的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系列课程或课程群。在各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课程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基础上,采用协同、集成、创新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建成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课程或课程群 参见《中国大学教学》李晓明文章:大慕课与小慕课 认识与思考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顶层设计 2011年,国家精品/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2012年,国家精品/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Ⅰ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 2013年,国家精品/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Ⅱ(集成创新课程) 2014年,国家精品/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Ⅱ /中国大学MOOC共同现踏进第三步——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 关键是内涵的变化与提升! 认识与思考 精品课程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精品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内涵的变化中 MOOC改进了教学方法,实现了翻转课堂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改变了翻转课堂的内涵 集成创新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迈入了开放课程建设的新阶段 认识与思考 中国大学MOOC建设与实践 2014年5月8日,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课程总数:135门 正在进行:74门 截止2014年底预计开课100门 已结束:18门,其中7门课已发布第二学期 资源总数:9414个 总选课人次:68万;? 总访问用户数(UV):163万 总访问量(PV):超过4000万 讨论区帖子总数:5.2万条 建设与实践 排名 课程名 学校 课程主讲人 选课人数 1 C语言程序设计 浙江大学 翁恺 63,154 2 大学英语(口语)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彭天笑 62,227 3 金融学(一) 中央财经大学 李健 31,059 4 翻转课堂教学法(第一期) 北京大学 汪琼 25,174 5 翻转课堂教学法(第二期) 北京大学 汪琼 24,909 6 高等数学(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朱健民 24,005 7 化妆品赏析与应用 四川大学 李利 21,746 8 现代礼仪 湖南大学 袁涤非 21,261 9 唐诗经典 浙江大学 胡可先 20,720 10 大学计算机基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越 17,634 选课人数Top 10 浙江大学翁恺副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选课学习人数达63154, 国防科技大学彭天笑教授的“大学英语(口语)”选课人数为62227, 中央财大李健教授的金融学(一)选课人数为31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