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 必修3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主备人:杨福强 执行时间: 第 周 学科长审查签名: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中国近代现代男女服饰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变化的阶段特征、趋势及其放映的时代特点。中国的四大菜系及特点,西餐的传入、中西餐的差别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建筑的影响,中国的建筑由典型的四合院开始向中西结合、完全欧式化的方向发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发对社会习俗的影响,主要介绍了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等方面的变化。
2、解析
本课主要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入手,讲述了近现代中国几次社会大变革状态之下,国民在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本课在本专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变化的反映。本专题是对前面三个专题从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层面的一个总结。本课从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要通过现象分析出各个阶段边变化的原因接阶段特征,深刻的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结构变动引起的,学会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多角度的分析思考问题。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了解近现代中国男女服饰变化的史实,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说出各种服饰的名称、特点出现的时间,服饰变化的原因及总的趋势。
说出中国的四大菜系,西餐出现在中国的时间,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及对中国的影响。
说出中国建筑变化的趋势。
说出中国婚姻和丧葬习俗的变化趋势和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
通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学习掌握各个阶段的特征变化的原因,最终认识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2、解析: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居室建筑的演进,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过渡,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
2、特别注意,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
②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④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比如说风俗习惯方面,有些落后的风俗虽然经过了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涤荡,但还顽固地存在,特别是在偏僻的地区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A.明朝 B.新中国 C.民国 D.清朝
2.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合璧成为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建筑是( )
A B C D
3.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爱华兕兴,女兕灭……”上述现象大规模出现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5. 在清末民国初年,在社会不可能出现的是A.民国成立时孙中山自称“朕” .人们穿着西装祭拜孔子
.李小姐穿着旗袍拍了一张相片 D.在广州吃到了“中西大菜”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组题
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九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九 第3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五 第1课 新中国的初期的外交.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五 第2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五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3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必修二 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必修二 专题一 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doc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必修二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
-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百家争鸣》人民版 必修3.doc
-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蒙昧中的觉醒》人民版 必修3.doc
-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历史教案:《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 必修3.doc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doc
-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oc
-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习题.doc
-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细胞分子组成练习.doc
-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细胞基本结构习题.doc
-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14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细胞的基本结构.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