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育之本 《说文》:德,升也。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 《篇海类编》:德,德行。《周礼·地官》: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 育人之本在于德育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育人之本在于德育 《说文解字》:“育,养子使作善也”。 《礼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陶行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马卡连柯:“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十年树木——成材 百年树人——成德 在中国传统中,成德之人即“君子”。 十年树木——成材百年树人——成德在中国传统中,成德之人即“君子”。 读《论语》,究 “德”之本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 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即真正有仁心的人没有忧烦,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真正大勇的人无所畏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此三者境界,而学生子贡视之,孔子三道皆备,故曰:“这正是先生说自己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仁”——做正确的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入德之门 子程子曰: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之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程颐 (1033~1107) 德育之术——修身为本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修身——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之法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为其封建统治和政权的巩固培养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墨子则要求做到“志功合”兴利除害、平天下。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道德和人格教育,并置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对教育的传承与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探析我国传统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建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程序讲述.ppt
- 销售流程培训课程程序讲述.ppt
- 销售漏斗管理程序讲述.ppt
- 新建安全生产操作篇文稿程序讲述.ppt
- 销售培训程序讲述.doc
- 新建本科院校审核评估的实践探索程序讲述.ppt
- 新建变电站投产准备及启动阶段过程管理程序讲述.doc
- 销售培训教育计划程序讲述.ppt
- 新建工厂设备管理关键点探讨程序讲述.ppt
- 销售培训课程程序讲述.ppt
- 医疗与医药行业: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展与挑战分析.docx
- 基于物联网的2025年城市配送体系优化与效率研究报告.docx
- 美妆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2025年行业创新驱动因素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docx
- 医疗护理信息化与临床实践.pptx
- 2025年电商绿色物流绿色物流行业绿色物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分析研究报告.docx
- 新零售模式下的2025年生鲜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投资机会研究报告.docx
-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行业市场潜力分析报告.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态加密技术在智慧能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医疗护理专业礼仪与人际关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