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线透过1/4波片之前,光矢量与其快轴的夹角为(β- ?)。光线穿过波片后再被反射镜反射回来,往返两次通过1/4波片后,光矢量以1/4波片的快轴对称轴转动(β- ?)角。 光线第一次穿过石英晶体,被石英晶体左旋,即顺时针旋转了?角。 迎着光的入射方向观察,y轴是平行于纸面的方向,F为1/4波片的快轴方向,它与y轴夹角为β。设石英晶体为左旋晶体。 光线第二次经过石英晶体,再次被左旋?角。注意光线的方向。 测温范围18~180℃,分辨率为2℃。 当2(β-?) = 45?时,输出光强与?之间的线性度最好。当测温的范围确定后,可以通过调整1/4波片快轴来满足要求。 设透过棱镜的偏振光强度为I 0,返回的光矢量被旋转了α角,按照马吕斯定律,返回光线透过偏振棱镜后的光强度I与原来的光强I 0之间的关系为: I = I 0cos[2(β-?)] ? + 2(β- ?) - ? = 2(β-?) 光线两次通过石英晶体后,光矢量总的转角为: 2、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 当 b?(d+2a)/2 tg(sin-1N)时,即输出光纤位于光锥之内,两光纤的耦合最强,接收光强达到最大值。 1、基本原理 被测表面 2a d b 探测器 光源 输出光纤接收光强等效于输入光纤像发出的光强,有: b b 2a d 由于? = sin-1N,所以: 当 b<[d/2 tg(sin-1N)]时,输出光纤位于光纤像的光锥之外,两光纤的耦合为零,无反射光进入输出光纤; 最大检测范围bmax为a/tg(sin-1N)。 ? 由于输出光纤芯径很小,常常把光锥边缘与输出光纤芯交界弧线看成直线。 2、耦合效率 投影光斑与输出光纤端面有一交叠面,交叠面积的大小决定了输出光纤接收到的光强大小。 假定反射面无光吸收,两光纤的光功率耦合效率为: 式中,弧矢高度? = 2btg(sin-1N) - d。 交叠面积与光纤端面积之比M为: 3、标准光纤结构 影响光纤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端部的光纤分布形态。 标准的光纤位移传感器由600根直径φ0.762mm的光导纤维组成,纤芯是折射率为1.62的火石玻璃,包层为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光纤采用Y型结构。 光纤分布形态一般有四种 三、光纤加速度传感器 1、干涉型光纤加速度传感器 质量上,质量块m远大于顺变体mc,结构上可简化为简单的二阶质量—弹簧系统。 以加速度a运动的质量块对顺变体施加一个轴向力F,并且: 在力F的作用下,顺变柱体产生轴向应变εi: 式中,E为顺变柱体材料的弹性模量,d为顺变柱体的直径。 顺变柱体的径向应变ε为: 其中, μ为顺变柱体材料的泊松比。 引起光纤长度变化δl / l(=ε)。设光纤匝数为N,则: 光纤长度的变化可用干涉仪测量,光束的位相变化为: Δφ=βl[1-0.5n (1-μf )p12-μf p11] 式中,n为纤芯的折射率;p11,p12为光弹系数;μf为纤芯的泊宋比;β=2nπ/λ。 若定义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为Δφ/a,则: 2、强度型光纤加速度传感器 质量块受力F作用时,板簧的变形可表示为: 式中:E为板弹簧材料的杨氏模量; J为板弹簧的惯性矩; L为板弹簧长度。 对δ(x)关于x微分,得质量块倾角θ(x): 当 x = L 时 质量块所受作用力由加速度引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式中,K为板弹簧的弹性系数。 由于反射镜的倾斜,光斑偏向某一个输出光纤。当全部光线只照射在某一个光纤上时,反射镜的偏转角为最大值θmax。 由最大倾斜角可以确定本传感器所能测量的最大加速度: 系统的固有频率ωr为: 式中,W为宽度、H为厚度。 一般设计要求,质量块承受最大加速度amax时,反射光偏转θmax,并全部落在一个输出光纤上。若光纤的直径为d,则这时光斑相对于a=0时的移动距离为d/2。 设自聚焦透镜长度为z,透镜材料的折射率n0。假定反射镜与透镜之间只有最小气隙,则: 加速度传感器可测量的最大加速度实际为: 这种结构的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而且不易受冲击振动和电源波动的影响,最小可可测加速度值小于 10-5m / s2 ,而且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 第三节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机敏材料、机敏结构 光纤传感器 风力、地震、交通运输、热应变、桥梁、水坝、核电站 安全状态、内部应力、应变变化、裂缝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埋入式光纤传感器(干涉型、偏振型) 传感器的安装 力学特性对测量的影响 弹性模量不一致 泊松比不一致 线膨胀系数 光纤化学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