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传播环境论 第十章 传播环境 第一节 传播的系统模式 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夫妇J.W.赖利和M.W.赖利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提出一个系统模式 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这一模式的提出意义极为深远。对于以前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来说,它们探讨的都是传播过程系统内部的微观环节和要素。 (一)着眼于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开始着眼于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并更多地对社会系统的整体环境加以研究,将传播过程放到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大框架中去把握。这一模式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 (二)社会系统框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最早提出在社会系统框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认为大众传播是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二、马莱茨克模式 ??? 马莱茨克模式由德国学者马莱茨克于1963年提出,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对各因素有详尽讨论。 (一)大众传播过程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将大众传播过程切分为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 马莱茨克按照传统的基本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和接收者——来建构他的模式。他也注意到大众传播过程在心理学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 在解释影响传播者的因素时,将传播者选择传递的信息及制作讯息,作为研究传播者的两个关键因素。 (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 马莱茨克模式提出许多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因素,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制约性和心理变量,更加全面、系统、具有社会性。 三、德弗勒的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5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M.L.德弗勒提出。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一)组成要素 1. 受众 分为不同层次; 2. 各种政治、法律力量与经济力量 3. 媒介制作和分发组织 均为私人公司。 (二)媒介内容 支撑这个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此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自由市场原则支配此体系。 唯物史观是在与宏观社会结构的普遍联系上来把握社会传播过程的,社会传播过程是人类社会总过程的一部分,传播的结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这些观点丰富了既有的传播学理论,而且为观察和分析现代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四、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 (一)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 (二)考察信息传播 就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而精神生产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并与物质生产保持着互动关系。 (三)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四)信息交流 传播学不能单纯地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而必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讨论: 亚运会财政支出多少?亚运会能否盈利? 亚运通过传播,能给广州带来些什么?又留下些什么? 广州亚运会已投入了约2000亿元,但是,举办亚运会对促进广州文化、经济发展将是多方面的。 1.亚运场馆 (1)在广州番禺莲花山下,占地2.73平方公里的亚运城 除了其功能健全之外,更在于其赛后将成为能容纳一百万人口的“广州新城”的启动区,成功解决了赛后利用这一国际性难题。 (2)汇人本理念汇入城市建设 亚运带来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南拓的格局之变,也带来了“创造新生活”的理念之变。 (3)贯轨道交通贯串八成亚运场馆 有场馆,就意味着有人气;而有人气,前提是交通配套到位。 (4)通场馆建设联通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0年亚运会将为广州城市经济带来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5)场馆就在家门口 北京奥运,我们记住了“鸟巢”和“水立方”,广州亚运会,我们会记住什么? 务实的广州人也许会回答说:“场馆就在家门口。” “为亚运建场馆,但不把亚运作为终极目标。”这种理念作为普遍市民时时能在亚运场馆里感受到;而作为决策者、规划者,他们的眼光投向了城市发展的更远方。 (6)游泳馆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