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育与心理发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学龄期(6—12岁) 勤奋感——自卑感 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主要影响者:教师和同伴 主导活动:学校学习和同伴交往 (5)青年期(12—18岁) 同一性——混乱性 发展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忠诚于社会或职业) 主要影响因素:自我(意识)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求的方向;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而感到彷徨迷失,自我统一性混乱。 现实自我 自我意识 统一,即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理想自我 自我同一性需要整合的七个方面: (1)时间观对时间混乱(如急躁、拖拉) (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如缺乏信心) (3)角色试验对角色固定(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出现一种超人感,或虚幻自我) (4)训练对工作瘫痪(如成就不抱期望) (5)性别极化对性别混乱(如疏远异性或性生活随便) (6)领导和服从对权威混乱(如盲目反上、盲目服从) (7)意识形态信奉对价值混乱(如信仰危机) 价值观和职业目标的确立标志着同一性的建立。 积极同一性——消极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孤独感 发展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主要影响因素:自我意识 同一性的信念:“我们就是我们所爱的” 例如,如现在的剩男剩女 25-27圣斗士;28-30必胜客;31-35,斗战剩佛;35-齐天大圣 (7)成年中期(25—50岁) 繁衍感——停滞感 发展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主要影响因素:环境与自我意识 繁殖感:(1)养育下一代; (2)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 事物或思想 停滞:“假亲密”状态;沉溺于自我(以及停滞感的补偿) (8)老年期(50—?) 完美感——绝望感 发展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回顾和反思。 重要内容:调整生活目标 艾里克森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应给幼儿创造很多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教师应允许儿童在学校的功课上尽量自己做决定,以培养儿童对自己的肯定。 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成功的注意和表扬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中学教师应通过举出那些正常寻找同一性的例子来鼓励学生,消除自己和学生的疑虑。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 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 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以及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反映。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别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评价不涉及个人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现象。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的意识,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对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 从简单到复杂,从只看到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 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从具体到抽象思维 从弥散性、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社会性交往 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老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老师了。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 语言获得理论 模仿说 强化说 先天决定论 与环境相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