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二 语言(广东专用).pptVIP

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二 语言(广东专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二 语言(广东专用)

考向二 语 言 (一)鉴赏炼字炼句 “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境界全出。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有时也涉及到名词、数词、副词和叠音词的锤炼。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字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令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又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用叠音词,不仅使词律节奏感强,而且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由上观之,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句”,古人总是在打造亮丽词句方面颇费工夫,所以古诗中留下了许多经典含蓄、意蕴丰厚的语句,成为高考试题常见的考查点。从命题形式看,多是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分析其妙处,有时让找出诗中意蕴深厚的句子加以品析。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词或句进行品鉴,看其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和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例1 (2011·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1分)“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1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例2 (2007·四川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 1.关注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啊。 2.看修饰词 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在高考诗词鉴赏中也是被关注的对象。其对意象的表现、环境的营造、人物的塑造有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