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13《王权与教权》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docVIP

历史:5.13《王权与教权》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5.13《王权与教权》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

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 第13课 王权与教权 教案 法兰克王国立国之初(496年以后),基督教会就已得到官方承认,并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8世纪时,教会仍受王权控制。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竭力与王室结成同盟,以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植。王权则期望教会能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圣的外衣,强化王权。于是双方互相利用,互为依存。   (典型)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丕平献土:(过程)751 年,在教会支持下,丕平在法兰克贵族集会上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君王,自立为王,创建加洛林王 朝。丕平即位之后,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远征意大利,把夺得的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史称“丕平献土”。 (意义)1、此举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2、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影响十分深远。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查理帝国时期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进一步密切,查理加冕称帝,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教权和王权各有所得。 ? 从11世纪开始,由于教会权势的膨胀和世俗权力的软弱涣散,一度携手的王权和教权冲突时起。教会在涉足世俗事务的同时,竭力抵制王权和其他势力干涉教会事务,强调教权至上。王权则企图继续加强对本国教会的控制,以限制教会势力扩张: (典型)这一矛盾在德意志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卡诺莎觐见:(过程)11世纪末,德皇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的主教授职权之争使对抗趋于白热化。1077年初,亨利四世迫于国内形势,只得俯首屈服,请求格列高利七世宽恕。他亲赴意大利北部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摘去王冠,身披毛毡,赤足冒雪伫立在城堡外,哀求三天,始得觐见。格列高利七世最终统一恢复亨利四世的教籍和统治权。这就是所谓的“卡诺莎觐见”。(意义)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 其后教权不断增强 13世纪教权达到极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也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 ? 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失败而告结束,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降,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 (典型)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国王的人质。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1377年,教廷重新迁回罗马。此后,天主教会一度严重分裂,甚至出现三个教皇鼎立的局面,教权由此急剧衰落。教皇自顾不暇,对西欧各国事务的干预能力明显下降。各地教会基本上都依附于世俗政权。 w.w.w.k.s.5.u.c.o.m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