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张兴旺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 主讲人:杨紫 团队人员:张鑫、汪洋 知识目标: 掌握?-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 掌握发酵生产青霉素的条件控制,及青霉素提取与精制的控制点。 能力目标: 通过实训,熟悉工业生产青霉素的工艺流程并熟悉基本操作 重点:掌握发酵生产青霉素的工艺流程 难点:青霉素提取与精制的控制点 青霉素 青霉素 又被称为青霉素G、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等。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革兰氏阳性菌)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典型代表。 青霉素结构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内酰胺环的一类天然和半合成抗生素的总称。 作用机制 细胞壁合成中的肽多糖合成的第三阶段 肽多糖的D-丙氨酰-D-丙氨酸二肽类似物 竞争性与转肽酶结合,使转肽酶不能催化多肽链之间的交联。 生长中的细胞有效,静止细胞无效 高效、安全的抗细菌感染药物 临床应用 (1)临床抗感染治疗: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及螺旋体等。 毒性小,但需要皮试。 (2)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 氨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乙氧萘青霉素,头孢菌素母核。 青霉素的性质 1、稳定性 固体青霉素盐的稳定性与其含水量和纯度有很大的关系; 2、溶解度 青霉素游离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醋酸乙酯、苯、氯仿、丙酮和乙醚中,而其钾盐、钠盐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 3、降解反应: 青霉素是很不稳定的化合物,遇酸碱或加热易分解而失去活性,并发生分子重排。 4、紫外吸收 5、过敏反应 青霉素生产菌的生物特性: 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osogenum 孢子:绿色和黄色 菌落:平坦或皱褶,圆形 青霉穗:分生孢子链状 深层培养菌丝:球状和丝状两种。 青霉素发酵工艺 1.发酵工艺流程 (a)最早发现的产生青霉素的 原始菌种是点青霉菌,生产能力 很低,不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所以被淘汰。现在主要采用的的 产黄青霉菌。 (b)为了提高产黄青霉的青霉素产量 使用的诱变剂如:二环氧丁烷、 甲磺酸乙酯、乙烯亚胺、亚硝酸、 X射线等。 (1)菌种: (2)孢子制备 将沙土孢子先在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经传代活化。最适生长温度25~26oC,培养6~8天,得单菌落,再传斜面,培养7天,制得斜面孢子。再移植到优质小米或大米固体培养基上,25oC,相对湿度45%-50%,生长7天,制得小米孢子。孢子成熟后进行真空干燥,低温保存备用。 种子罐培养工艺 一级种子发酵:发芽罐,孢子萌发,形成菌丝。 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碳酸钙,玉米油 消沫剂等; 接种量:200亿孢子/t培养基 空气流量: 1:3(m3 / m3 ·min); 搅拌转速:300-350r/min; pH:自然; 温度:25±0.5℃ ; 时间: 68h。 二级种子罐:繁殖罐,大量繁殖。 培养基:葡萄糖、玉米浆,玉米油,消沫剂等; 接种量:10%; 空气流量:1:1-1.5 (m3 / m3 ·min); 搅拌转速:250-280r/min; pH:自然; 温度:25±1℃; 时间: 180-193h; 生产罐培养工艺 三级罐:生产罐; 培养基: 花生饼粉,葡萄糖,硫酸铵, 硫代硫酸钠,苯乙酰胺,CaCO3, 玉米油. 温度控制 适宜菌丝生长温度一般为25oC,分泌青霉素20℃ 20℃青霉素破坏少,周期很长。 变温控制,不同阶段不同温度。 生长阶段:较高温度,缩短生长时间;生产阶段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合成。 前期控制25℃左右,后期降温控制22℃ pH控制 合成适宜pH6.4-6.6左右,避免超过7.0 直接加酸或碱:自动控制 流加葡萄糖:恒速;变速,依赖pH变化快慢。 pH下降:补加CaCO3、通氨、尿素或提高通 气量 pH上升:补加糖、生理酸性物质(硫酸铵、油脂) 恒速补糖,用酸或碱控制 方式 根据pH补糖 溶氧控制 <30%饱和度,产率急剧下降; <10%,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临界溶氧浓度:30%。 通气比:1:0.8-1.5 。 适宜的搅拌速度:保证气液混合,提高溶氧 各阶段的供氧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