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 .docVIP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学案 学案编号:11 编写人:崔莉 审核人:张永才 一、预习检测 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时间: 地点: 乐器: 演奏者: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讨论明确: (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 (2)素女,又称“素娥”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皎洁的面庞也起了愁容。 (3)紫皇,天神紫皇,天上最尊贵的神。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作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空山中凝聚着,低垂着,不肯流走。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二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翻译: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二)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翻译: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讨论名曲:“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三)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翻译: 赏析: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郑防: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