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 登岳阳楼》 Word版无答案
课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理清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鉴赏诗歌中的名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抓关键词,鉴赏诗歌中的名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旅夜书怀》作于代宗永泰元年,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写作《登高》时,正值767年的重阳节,诗人寓居长江畔的夔州,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也很困顿。768年诗人离开夔州,漂泊在湘江一带,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作《登岳阳楼》。
2.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配套学案: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doc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4.5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doc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2.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doc
-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配套学案:1.1《我们周围的环境》 .doc
-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学习参考:第3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doc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doc
-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配套学案:4.2《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doc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doc
-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学习参考: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doc
-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学习参考:第6章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doc
-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2课 夜归鹿门歌》 Word版无答案.doc
-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刘和珍君》(一) Word版无答案.doc
-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刘和珍君》(三) Word版无答案.doc
-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刘和珍君》(二) Word版无答案.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四《第十一课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四《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四《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框》.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三《第五课 第2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课 第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三《第五课 第1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