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2课 夜归鹿门歌》 Word版无答案
PAGE
课题: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品风格等相关文学常识;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诗歌的意象,品味所营造的意境;
3.感受诗人洒脱的胸怀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重点】找出诗歌的意象,品味所营造的意境,感受诗人洒脱的胸怀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考纲要求】
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的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2.写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所以题曰“夜归鹿门”。 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学习过程】
一、独学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将诗歌内容表述一遍。
在诗歌画面里,作者身居何处?(提示:作者行踪)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
纵观全诗,展开联想,说说山中有什么样的景象?江边又有什么样的景象?
(用“山中有 ;江边有 ”的句式来回答)
例:山中有悠然的钟声;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对学
4.分析诗歌内容:
首联: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也是 和 的对比。
颔联:运用 手法,写世人 ,诗人却离家 ,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 的志趣。
颈联: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树林,朦朦胧胧,诗人陶醉在此景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 ,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尾联: 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除了感受到诗人
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 之气。
通过以上分析请回答:“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三、群学
阅读课本P28《归嵩山作》,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6.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两首诗意境上的异同,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同:意境优美恬淡
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异:《夜归鹿门歌》从日落夜幕到月悬夜空,从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_消极避世_的 的情绪。
《归嵩山作》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但是归隐途中 、 、 、 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心情由出发时的 ,到途中 ,再到最后的 。
展示(在黑板上标出对学、群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展示,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反馈 (背诵并默写《夜归鹿门歌》)
个 性 笔 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4.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doc
-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配套学案:3.3《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doc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doc
-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学习参考: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doc
-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最后一卷历史试题.doc
-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学习参考:第2章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doc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doc
-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配套学案: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doc
-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六导学案: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doc
-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学习参考:第5章 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doc
-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刘和珍君》(一) Word版无答案.doc
-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刘和珍君》(三) Word版无答案.doc
-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 刘和珍君》(二) Word版无答案.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四《第十一课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四《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四《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框》.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三《第五课 第2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课 第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三《第五课 第1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doc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人教版政治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课 第1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