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苏联的解体 (一)老人政治的终结 1982.11.10勃列日涅夫病逝,终年76岁。选安德罗波夫为总书记,时年68岁,执政仅14个月。理论上:“起点论”代替勃列日涅夫之建成论。实践上:(1)整顿劳动纪律,打击违法乱纪行为。(2)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计划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广泛推行集体承包制。 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病逝。契尔年科继任,执政仅13个月病逝,终年74岁。 四、苏联的解体 (二)戈尔巴乔夫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985年3月,中央全会选举戈为总书记。4月全会认为国家已处在濒临危机的状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同时,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措施:(1)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禁洒运动。(2)改进经营管理机制,扩大企业自主权(1986.2召开27大重点在工业,农业改革基本未动。仓促进行改革,人们思想观念未改变,阻力大,加之改革仅限于微观,而对于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和管理方式未作调整。 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以后,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新思维”的核心论点是两条:一是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高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利益。他把核武器条件下,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具体政策扩大到两个阶级、两种制度斗争的领域,作为处理一切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实质上是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牺牲无产阶级的利益,迁就帝国主义的要求;二是民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闭口不谈民主、自由、人权、人道主义的阶级性,把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人道主义描绘成超阶级的、抽象的人类共同价值,并以此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把西方的价值标准加到社会主义制度中去,从而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性质。“新思维”的要害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否定阶级斗争的存在,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原则区别。 “新思维”恰恰迎合了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 《改革与新思维》 改革与新思维.pdf 四、苏联的解体 (三)苏联解体之原因 1.苏共教条主义思想的长期影响 表现在三个重大理论问题上: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30年代中期,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39年宣布已进入共产主义过渡时期。1952年苏共19大规定,苏共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共产主义……于是追求“一大二公”。 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思想。马列未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以斯大林停止执行新经济政策,关闭集市贸易。后不得不保留商品贷币关系,但却又不承认价值规律。 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僵化。“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 丧失了几次改革机遇: 第一次机遇:40年代末、5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削弱,沃兹涅先斯基等人提出改革主张,并有包产到的作法,但被斯大林压制下去。 第二次机遇: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统治时期。虽进行改革,但由于未明确的改革理论和战略目标,过于追究斯大林个人的责任,对斯大林体制缺乏全面的深刻认识和分析,最后失败。 第三次机遇:60年代下半期,勃列日涅夫统治初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同样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理论的局限。加上捷克事件而半途而废。 后果: (1)斯大林模式长期发挥主导作用,重视重工业,忽视了轻、农,致使人民生活水平长期难以提高。 (2)制约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致使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苏共犯教条主义之原因: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无前人的经验可循而易于从马克思主义经营作家设想的图式出发。 苏联是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设想 是依据对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的分析而提出的,如果照搬过来,必然犯教条主义。 长期以来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下或与资本主义对抗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这种环境易于产生左的教条主义倾向。 斯大林本人的哲学思想有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倾向。 长期以来,苏共领导人没有建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制度,身居高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四、苏联的解体 (三)苏联解体之原因 2.苏共自身缺乏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特权思想严重,官僚主义盛行,国内缺乏民主(而俄民族又具有西方民族的特性) 3.民族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好 苏境内100多个民族。虽建立联邦制,但由于各共和国间经济文化差异甚大,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机制,以保障各民族隔阂和对立情绪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消除;潜藏在人们头脑深处的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经常表现出来……可以说,多民族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存在着先天不足。 斯大林时期,苏名为联邦制国家,实是高度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各民族自决权、自治权受到严重侵害,加上斯大林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严重失误,使民族矛盾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消费决策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购买决策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微观经济学叶德磊编著)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刘骏民)教材.ppt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材.ppt
- 新疆阿克苏地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及答案1套.docx
- 宁夏吴忠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题库最新.docx
- 河北省廊坊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完整.docx
- 广东省汕头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题库附答案.docx
- 广东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带答案.docx
- 安徽省滁州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docx
- 江苏省苏州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新版.docx
- 广东省江门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推荐.docx
- 山东省济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山东省莱芜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