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过冷与过冷度 纯金属都有一个理论结晶温度T0(熔点或平衡结晶温度)。在该温度下, 液体和晶体处于动平衡状态。 结晶只有在T0以下的实际 结晶温度下才能进行。 雾凇 金属结晶微观过程 形核 长大 形成多晶体 两个过程重叠交织 树枝状结晶 金属的树枝晶 金属的树枝晶 金属的树枝晶 冰的树枝晶 典故1:过冷现象由温度计发明者、法国吹玻璃瓶工人法伦海特(Fahrenheit)发现:洗干净的玻璃瓶装满水在寒冬置室外一夜,仍是清水(周围房子已冰垂屋檐);但当他打开瓶塞(想弄清楚原因)时,刹时瓶中水全部结成冰针。 典故2:一英国人甚至把过冷的水杨酸苯酯液体放置放置十八年之久而未结晶。但遗憾的是 ,当他将这一珍品出示给学生时,在讲台上仅一点轻微振动,便全部结成晶体。 相变过程:形核和长大,一般为非自发形核(如人工降雨,冬天窗花自边缘产生)。  典故1之原因:清纯水里缺少结晶中心,开盖后尘埃等异物进入,起籽晶作用。  典故2之原因:过冷液体极不稳定,稍一振动,失去原有平衡,发生相变。                         2.相变效应种种。 相变前后的结构不同、性能可不大一样。如高温高压下,可由石墨(层状结构)制备金刚石(六方的金刚石型结构)。 金刚石:最硬,切削工具;绝缘体。 石墨:特软,润滑材料;可导电。 相变效应传奇: 例1:几十年前,某国一军用列车上急需锡锭经过严寒原野后,白色的金属锡→无用的粉末;某军需仓库军大衣的锡制纽扣在 一个寒冬全部变成灰色粉末,即发生“锡瘟 ”或“锡疫”。 例2:1912年南极探险队的液体燃料全部从燃料箱的焊锡处 渗漏,最终全队覆灭。 材料科学解释:一是锡在低温下结构转变时,具有较大体积变化(金属白锡ρ为7.3g·cm-3,而灰锡仅5.8g·cm-3,产生很大转变应力;二是低温下的灰锡极脆(其共价键本质),故在转变应力下被破碎为粉末。 同素异构转变 构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属于相变之一——固态相变。 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铁在固态冷却过程中有两次晶体结构变化,其变化为: 1394℃ 912℃ ?-Fe ? ?-Fe ? ?-Fe 物质在固态下晶体结构随温度变化的现象称同素异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铁-碳相图动画 相变之应用: 例1:铁和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金属材料热处理 的主要基础。 例2:钢厂出厂钢材多为退火状态,高塑性和较低 强度→便于加工、成型,成品之前需淬火、回 火处理(快冷获硬的马氏体)→重要零件。 例3:加热到950℃~1050℃ 的奥氏体(塑性好) →可大变形(热锻)。 加热到熔点以上(固→液相变) →再冷却成 型→铸造或熔化焊。 第六节 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一.材料的强度、塑性与韧性 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如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疲劳强度σ-1等。 超高强度钢、芳纶纤维等属高强度材料; 普通塑料、混凝土属低强度材料。 塑性: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如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 陶瓷玻璃、石头及普通灰铸铁属脆性材料(δ 5%); 大多数金属及聚合物属塑性材料(δ 5%)。 脆性:材料断裂时所需要的能量的度量。如Ak、KIC等,可用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来衡量。 韧性可视为强度与塑性的综合,高强度下高塑性(或具有一定塑性)或高塑性下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才是韧性好的材料。 二.结构材料的强化 结构材料的主要功能:承担力和负荷、传递运动等,力学性能是其最主要的性能要求。 最大限度挖掘其强度、塑性和韧性的潜力→即强韧化。 1.金属材料的强韧化途径 ⑴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 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加材料强度升高的现象。反复弯一根铁丝,越来越硬、越费劲即可理解。 铁强烈变形强度可达3000MPa;不锈钢冷轧或爆炸成型,σb、σs可提高1倍。 工程实例:钢板冷轧、钢丝冷拔;表面滚压、喷丸(提高工件疲劳强度)。 固溶强化:合金元素溶于金属基体使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合金的强度(如铜中加锌)高于纯金属即是事实。 间隙固溶的效应最为显著,如铁中加碳便成了工程上强硬的钢材( α-Fe 中每加1%at的C、N,强度提高450MPa) 细晶强化:晶粒越细(晶界越多)、强度越高的现象,且不降低(甚至提高)材料的韧性。工程上早已广泛采用(通过种种措施)。 第二相粒子强化:靠基体中加入细小弥散粒子而强化。效果显著,但降低 材料的塑、韧性。  方法:过饱和固溶体析出或粉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