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三)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三) 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
知识点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①城市风:热岛效应原因:①由于城市人人口集中,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热量;②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多;③城市绿地面积小,升温快。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如下图)
②山谷风:
③海陆风:
2.等压面的判读
特别提醒: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一般情况是:在不同高度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名称往往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热低压);气温低,气压高(冷高压)。
(1)在垂直方向,气压总是下面高,上面低。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上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下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向上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向下弯曲。(3)近地面是低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高压;而近地面是高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低压。
知识点二:等压线与风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同时还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作用。
1.基本气压场
2.等压线与风
(1)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2)风向: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特别提醒:风的形成与力的关系
? 特点 对风向的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即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地转偏]
向力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摩擦力 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组成了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近地面形成了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1).三圈环流形成过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
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特别提醒:(1)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2)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严格来讲,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要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季风气候,也是大气环流的一部分。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干(旱)季 湿(雨)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气压中心 陆地上是亚洲高压,海洋上是阿留申低压 陆地上是亚洲低压,海洋上是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压南部吹东北季风 陆地上是亚洲低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16).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docx
- 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古代诗人名人柳永人物介绍PPT.pptx VIP
- 第5章独立第三方B2B型医药电子市场.ppt VIP
- 北京市西城区2024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VIP
- AI技术在化学课堂的应用效果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HG∕T 5809-2020 浸胶芳纶帆布.pdf
- 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评价体系框架.pdf VIP
- 2024年嘉兴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详细分析和教学策略.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