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每周一诗《别云间》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与《别云间》比较阅读 一、课题上都有表示地方的名词。 《梅岭三章》写于梅山; 《别云间》是作者诀别故乡(云间是松江的古称)之作。 二、作者与背景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是作者陈毅被国名党军队包围, “虑不得脱”,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别云间》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 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三、用词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中用“泉台”、“旌旗” 分别表示“死亡”、“军队”; 而《别云间》中用“泉路”、 “灵旗”来表示。 四、两者都使用了典故。 《梅岭三章》用了“取义成仁”典故;《别云间》使用了“南冠”和“毅魄”这两个典故。 五、体现的人物精神同中有异 《梅岭三章》表现了陈毅大无畏 的牺牲精神,体现他“刚”的一面; 而《别云间》不但表现了夏完淳 视死如归的精神,还从字里行间 流露出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真 是亦刚亦柔。 六、两者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把现实与理想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诗歌小结 这首诗歌,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 导入新课 《别云间》是作者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南明·夏完淳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能够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3.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难点? 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写作背景 ??? 公元1645年,夏完淳从父允彝(yí) 、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zhān)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夏,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被清廷发觉,遭到逮捕。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这首诗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标题“别云间”的“别”字,是难以再见的诀别、永别之意。他是抗清将领,清廷要犯,一旦被抓,必死无疑,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夏完淳是松江亭人,那这首诗为什么不题作“别松江”,而题作“别云间”呢?其实,“云间”是松江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华亭,对人自称“云间陆士龙”,于是后人就将松江称作云间。此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2 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学生版).doc
-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课时测试)(学生版).doc
- 1.3.2 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教师版).doc
-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课时练习)(学生版).doc
-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课时练习)(教师版).doc
- 1.实用类文本阅读.doc
- 1.字音专练.doc
- 11、中国石拱桥第1课时 教师.doc
- 1.传记类(Ⅰ).doc
- 13苏州园林1.doc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说勤》课件 浙教版.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为学》课件 浙教版.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谈骨气》课件 浙教版.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木兰诗》课件 浙教版.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背影》课件 语文版.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藤野先生》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最后一课》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藤野先生》课件 鲁教版.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ppt
-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沪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