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原生质体融合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一)有性杂交 细胞( +) 细胞(-) 有性接合 染色体重组 新遗传型 能产生有性孢子的酵母菌、霉菌和蕈菌都可以进行有性杂交 (二)准性杂交 细胞( +) 细胞(+) 准性接合 基因重组 新遗传型 菌丝联结 质配 核配 有丝分裂交换 单倍体杂合子 在半知菌类中最为常见 半知菌的准性生殖 准性杂交育种 第四节 基因工程 特点:可设计性、稳定性、远缘性、风险性 一、基因工程 定义:在基因水平上,改造遗传物质,从而使物种发生变异,创建出具有某种稳定新性状的生物新品系。 获得目的基因 选择基因载体 体外重组 外源基因导入(细菌、植物、动物、基因枪) 筛选和鉴定 应用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性状稳定的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影响微生物菌种稳定性的因素:a)变异;b)污染; c)死亡。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菌种衰退的原因:大量群体中的自发突变 纯菌种 自发突变 不纯菌种 突变个体 传代增殖 原始个体 衰退菌种 衰退:菌种出现或表现出负变性状 1)从衰退的菌种群体中把少数个体再找出来,重新获得具有原有典型性状的菌种。 a)纯种分离; b)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2)有意识地利用微生物会发生自发突变的特性,在日常的菌种维护工作中不断筛选“正变”个体。 菌种的复壮: 二、防止衰退的措施 1)减少传代次数;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3)利用单核体传代 4)经常进行纯种分离,并对相应的性状指标进行检查; 5)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三、菌种保藏 目的: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变、不乱,以供研究、生产、交换之用 基本原则:1、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 2、尽量使用分生孢子、芽孢等休眠体 3、创造有利于休眠的保藏环境(如干燥、低温) 4、尽可能多的采用不同的手段保藏一些比较重要的微生物菌株 基本方法 培养基传代培养(斜面、平板) 寄主传代培养 低温(液氮、低温冰箱) 干燥(沙土管、真空干燥) 生活态 休眠态 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保藏法 1、细胞水平 真核微生物:细胞核 原核微生物:核区 细胞核或核区的数目在不同的微生物中是不同的 2、细胞核水平 真核生物 细胞核 核染色体 原核生物 核区 DNA链 核基因组 在核基因组之外,还存在各种形式的核外遗传物质 3、染色体水平 染色体是由组蛋白与DNA构成的线状结构 染色体的数目在不同的生物中是不同的 染色体的倍数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生活时期是不同的 二、突变与育种 (一)自发突变与育种: 选育 定向培育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 2、诱变育种的原则 (1)使用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诱变剂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紫外线 激光 离子束 X射线 r射线 快中子 烷化剂 碱基类似物 吖啶化合物 Ames试验:利用细菌模型了解潜在化学致癌物的诱变作用 “生物化学统一性”法则: 人和细菌在DNA的结构及特性方面是一致的,能使微生物发生突变的诱变剂必然 也会作用于人的DNA,使其发生突变,最后造成癌变或其他不良的后果。 诱变剂的共性原则: 化学药剂对细菌的诱变率与其对动物的致癌性成正比 超过95%的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有诱变作用 90%以上的非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没有诱变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ruce Ames教授于1966年发明,因此称为Ames试验 具体操作: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murium)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his-)的回复突变率 回复突变:突变体失去的野生型性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得到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证明Ames试验重要性的应用实例: 国外曾开发了一种降低妇女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停”,由于其药效显著,在60-70年代十分流行, 但随后人们就发现畸形儿的出生率明显增高,而且生产畸形儿的妇女大多曾服用“反应停”,后来采用Ames试验发现这种物质的确具有很强的致突变作用,因此这种药物被禁止使用 但如果能在这种药物上市之前就进行Ames试验检测,那么这种大量出生畸形儿的悲剧完全可以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