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物质基础讲述.ppt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物质基础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小:约为2-100×106Dalton,上面携带有数个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基因。 1、性质 ①可以在细胞质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独立存在(游离态),也可以通过交换掺入染色体上,以附加体(episome)的形式存在; ②质粒是一种复制子(replicon),根据自我复制能力的不同,可把质粒复制的控制形式分为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严紧型质粒的复制受细胞核控制,与染色体DNA复制相伴随,一般一个寄主细胞内只有少数几个(1-5)个拷贝;松弛型质粒的复制不受细胞核控制,在染色体DNA复制停止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复制,在细胞内的数量可以达到10-200个或更多。 ③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菌细胞中,可成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④对于细菌的生存并不是必要的 ⑤功能多样化 二、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是在染色体组中或染色体组间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也称作跳跃基因(jumping gene)或可移动基因(movable gene)。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首先在于米中发现。 类型: 插入顺序IS:最简单的转座因子,分子量最小,大小在250-1600bp,只能引起转座效应而不含其它基因,即只含有转座酶基因。 转座子Tn:它含有几个至十几个基因,其中除了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外,还含有抗药基因或乳糖发酵基因等其它基因。 特殊病毒:Mu噬菌体,大肠杆菌温和噬菌体。 Mu噬菌体的分子量最大(37kb),它含有20多个基因。 转座引起的遗传学效应 (1)引起插入突变 (2)引起染色体畸变 (3)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依表型的改变分为: 形态突变型 营养缺陷型——因突变而丧失产生某种生物合成酶的能力,并因而成为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类型。 抗性突变型——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 条件致死突变型——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型 抗原突变型——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结构发生改变 产量突变型 平板影印培养法:是一种能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 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印章上,使其沾上来自平板上的菌落。然后可把这一“印章”上的菌落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待这些平板培养后,对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菌株。 通过影印培养法,就可以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群体中,分离出各种类型的突变株。 自发突变分子基础:互变异构效应 碱基T、G的第六位上是酮基,会以酮式或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的状态出现 C、A的第六位上是氨基,会以氨基式或亚氨基式两种互变异构的状态出现 在偶然情况下,在DNA复制到达这一位置的瞬间,在T以稀有的烯醇式出现时,其相对位置上就出现G 同样,如果C以稀有的亚氨基形式出现在DNA复制到达这一位置的瞬间,则在新合成DNA单链中与C相对应的位置上就将是A。这可能就是发生相应的自发突变的原因。 据统计,碱基对发生自发突变的几率约为10 –8 ~ 10 – 9。 2、诱发突变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突 变率的人为的作法。 诱变剂(mutagen):凡能提高突变率的任何理化因子,就称为诱变剂 种类:诱变剂的种类很多,作用方式多样。即使是同一种诱变剂,也常有几种作用方式。 5-BU引起的转换 通过这两个图示,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同一种诱变剂既可造成正向突变,又可使它产生回复突变的原因了。 也可以知道,为什么像5-BU这类代谢类似物只有对正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着的微生物才起作用,而对休止细胞、游离的噬菌体粒子或离体的DNA分子却不起作用。 (3)直接与DNA碱基起化学反应的诱变剂 定义:一类可直接与核酸的碱基发生化学反应的诱变剂,不论在机体内或是在离体条件下均有作用。 种类:例如亚硝酸、羟胺和各种烷化剂(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甲基-N-亚硝基脲,乙烯亚胺,环氧乙酸,氮芥等)。 作用:它们可与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并使微生物发生变异。 羟胺只引起G┇C→A : T, 其余都是可使G┇C=A : T发生互变的。 能引起颠换的诱变剂很少,只是部分烷化剂才有。 若干诱变剂的作用机制及诱变功能 诱变因素 在DNA上的初级效应 遗传效应 碱基类似物 掺入作用 AT=GC双向转换 羟 胺 与胞嘧啶起反应 GC→AT的转换 亚硝酸 A、G、C的氧化脱氨作用 AT=GC双向转换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