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80血液粘度仪使用说明.doc
R-80A 血液粘度仪使用说明
基本原理
R-80A血液粘度仪采用国际先进的锥/板式测量方法,该产品通过一个低惯性的转矩马达对被测试流体施加一个受控应力,驱动轴由一个低阻力的红宝石轴承保持在中心位置,它将施加的应力传递到被测流体上,其测试头为锥板式。整个测量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进行。切变率可在1-200s-1之间任意设置,并可实时描记切变率与粘度二维曲线。其测定原理是依据牛顿粘性定理,即理想流体在层流条件下服从下列关系:
τ=ηγ..
γ——为切变率,s-1
η——为流体的粘度系数,Pa·s
τ——为切应力,Pa
如果流体的粘度系数η不随切变率及相应的切应力变化,即维持一个常数,则该流体为牛顿流体。与此相反,如果液体的粘度与切变率有关,即在不同切变率下为不同数值则该液体为非牛顿流体。血液的粘度表现为在低切变率下相当高,随切变率的上升而逐渐降低;当切变率高到一定程度(例如200s-1之上)之后,它逐渐达到一个较低的稳定数值。
基本组件
(一)测试仪主机:主要结构为超薄的浅环形同心圆测试器和恒温控制系统。
(二)计算机(显示器和主机):提供软件操作系统。
(三)打印机:打印 实验数据+图形+分析报告
(四)水平仪:放置在转盘固定位置的平台上,用于观察测试机芯的水平状况。
(五)防尘罩:防止粘度仪转盘及测试样品进入灰尘或异物。
(六)排水泵盒和清洗筒:用于仪器自动清洗。
操作步骤
(一)开机
开启计算机主机、显示器及测试仪主机电源。计算机显示器显示测试系统主界面。测试仪温度显示开始从室温加温至37.0°C。
(二)测试
1.选择测试类型
温度升至37.0°C后即可进行测试。 选择主界面中“血样测试”项,此项字体颜色变为白色,按回车键确认,进入血样测试界面。根据测试样品,利用键盘向上、向下键选择“全血测试”或“血浆测试”,选中项字体颜色变白色。
2.加样
例如选择“全血测试”,根据界面右下脚文字提示,将约0.8ml全血沿测试盘壁缓慢加入测试盘中,预温1~3钟。
3.输入检测号与测试
加样预温后,按回车键,系统提示输入样品检测号。标准的检验号为11位数字,头4位为年,接着2位为月份,之后2位为日期,最后3位为检测序号。如20051106001。本软件可从计算机内部时钟提取当前的年月日,因此只需输入“001”即等同于输入“20051106001”。输入之后,按回车键,开始测试。测试开始时屏幕先后弹出信息“正在加速……”、“正在逐点测量……”。在“正在逐点测量……”过程中,屏幕实时显示每个测试点,测试完毕后,屏幕显示一条红色曲线及一条绿色竖线。红色曲线为测出的全血粘度曲线;切变率范围在1-200s-1,粘度范围0-30mPa.·s;绿色竖线为切变率选择线;右方框显示测试选择的切变率及对应的测试结果,共9项。
(三)清洗
按“ESC”键退出,可将测试数据存储并退回血样测试状态。退出测试状态时,系统会提示“是否进行冲洗?”选择“Y”冲洗,选择“N”则不冲洗。
(四)查询与打印测试结果
在主界面中选择“数据管理”,回车键进入,再选择“报表打印”,回车键进入。有四种打印方式选择:
“日报表”:按测试日期打印一天所有病人的病历报表。
“月报表”:按月份打印本月所有病人的病例报表。
“自定报表”:输入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打印这一时间段的所有病人病历。
“病历报表”:根据临床病种打印相关病人的病历报表。
根据需要选择并打印。
注意事项
(一)仪器定标由公司人员完成,用户不得私自进行定标。定标前,应先利用水平仪调整仪器测试机芯的水平位置。定标完成后,用户不要随意移动仪器位置。不得随意变动标样参数值。
(二)测试血样需抗凝。一般在室温(15°C-25°C)可放置4小时,特殊情况血样必须延长存放时间时,应放入4°C冰箱中,可保存12小时,不能在0°C以下保存。
(三)加样前,应使测试系统、测试盘保持清洁干燥,并将血样再试管内充分混匀,以免造成测试结果偏差。
(四)为使测试结果准确,加样尽量使用加样器。加样时,让血样沿测试盘内壁缓慢滑入,切忌速度过快,以免产生气泡,影响结果。
(五)样品加入后,不宜立即进行测试,否则测试结果偏高,应预温1~3分钟左右再开始测试。
(六)防止样品中的血凝块堵塞测试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iaRong-珈榮企業有限公司.ppt
- JK系列医用台式数控超声清洗器.doc
- JournalofChineseLanguageandComputer11(2-中国语言文字网.doc
- junior1_natu002.doc.doc
- j、润滑系-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ppt
- KaizenEventReport.ppt
- kczxsp.hnu.edu.cnupload20150114184913349.ppt.ppt
- KeystoaWellPreparedSuspiciousActivityReport-FinCEN.ppt
- KingAbdul-AzizUniversity-RABIGH.doc
- KontaktpersonerforPPT-Stavangerkommune.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