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岭南古村落风资源的有效利用.doc
编样稿4000字
岭南古村落风资源利用与当代住区规划的启示
谢 浩|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导读:中国民居自古就有遵从地理环境、按风水选址的特点。岭南古村落对风资源的利用,在当时科技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低技术的生态节能手段,有利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和节能环保。这在当代倡导低碳节能的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岭南古村落;地方风;现代启示
一、引 言
岭南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其民居主要采用通风的办法散热。按照风的形成机理,可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两大类。由于太阳辐射热在地球表面上照射不均匀,形成赤道与两极之间的温差,从而引起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称为大气环流。由于局部地方增温或冷却不均所产生的气流,称为地方风。地方风包括季风、山谷风、水陆风、街巷风、庭院风和天井风等,主要是因地表覆盖、水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等因素引起的。地方风除季风外,大都是以昼夜为周期的风向变化。
受广东省韶关市城乡规划局和韶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委托,笔者自2009年7日起,先后对广东省韶关市大量古村落进行了走访调研和现场测绘。从民居通风的角度看,发现大多数古村落的村前都建造了大水塘,用于容纳热量;地面前高后低,屋顶连绵起伏,形成前后不同的风压区,有利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每座房屋都有冷巷隔开,各房屋的山墙互相遮档太阳的辐射。这些建筑形式和建筑元素很多都是为了适应气候,改善热环境才出现的,特别是适应多种地方风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风环境。
二、各种类型的地方风对村落热环境的影响
(一)季 风
季风是由海陆间季节温差引起的,其变化以年为周期。相比较而言,大陆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冬季气流从陆地流向海洋,夏季气流从海洋流向大陆。中国民居自古就有遵从地理环境、按风水选址的特点,村落几乎都是背山面水,坐北朝南。这种风水模式具有适应季风的科学原理,夏季偏南风温暖湿润,有利于散热,故“面水朝南”而接纳之。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俗称“刀子风”,故“背山坐北”而躲避之。从岭南古村落的平面布局看,通常有梳式和密式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利用了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而建筑中天井开口的灵活运用,也能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如在韶关古村落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梳式布局(见图1)。村前村后的水塘、农田和树木构成一个低温空间,村内建筑群构成一个高温空间,村内的大小巷道、天井、厅房就像大空间中分隔而成的小空间。夏季,风从村前流向村内,又从大空间流向小空间,完成了冷热空气的交换,给人们带来凉爽。
图1 古村落的疏式布局
(二)山谷风
山区中,因山坡和山谷受热不均而形成的、以一天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系称为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上山坡,称谷风;夜晚风从山坡吹下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都穿越了依山而建的村落,从而改善了民居的通风环境。
(三)水陆风
古村落的选址布局往往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水系能改善村落局部的小气候和人文景观,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韶关古村落一般在村前设有祠堂,祠堂前有一个广场,既是公共活动场所,又可作晒谷坪用;晒谷坪前方有半圆池塘,面积通常与晒谷坪相当,水深1~3m左右。夏季,白天池塘的气压高于村落内部,水塘的大空间与巷道的狭窄空间形成风压,同时,水塘的低温区和村落内部的高温区形成热压。在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东南风吹过水面进入村落中的南北巷道,加强了降温效果。晚上村落里边的气压较池塘高,风从村落吹向池塘,起到了通风散热的作用。此时,民居大门敞开,凉风习习,感觉非常舒适。人们还可乘兴到晒谷坪乘凉聊天,进行社交活动。
(四)街巷风
街巷既是建筑单体的空间界面和交通网络的独特系统,也是通风采光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季风还是山谷风、水陆风,都要通过大街小巷送到家家户户,同时街巷纵横交错,房屋高低错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原有地段上的风向和风速,形成街巷风。夏天太阳下山前,居民往往把凉水泼到街上,给地面降温,让街巷风效果更加明显。
在岭南民居中还有一种冷巷,即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比较窄的巷道,或者是在建筑的一侧留出的一条小廊道。冷巷分为室内冷巷和露天冷巷。室内冷巷主要连接各房间,由于长期得不到太阳的直接照射,其空间温度比外界要低。露天冷巷(又称青云巷)位于建筑外墙与围墙之间,或两栋建筑外墙之间,由于墙高巷狭,畅通无阻,更有利于自然通风。夏天人们劳作归来,喜欢坐在冷巷中乘凉,不管有无太阳照射,冷巷里都是最凉快的。
(五)庭院风
从建筑热工学的角度来看,设置在房屋周围或房屋内部的庭院可以作为冷源或热源来加强通风。当建筑外有主导风作用于正面时,建筑的正面就形成正压而背风面形成负压,从而形成风压差。风从前庭院进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16).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docx
- 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古代诗人名人柳永人物介绍PPT.pptx VIP
- 第5章独立第三方B2B型医药电子市场.ppt VIP
- 北京市西城区2024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VIP
- AI技术在化学课堂的应用效果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HG∕T 5809-2020 浸胶芳纶帆布.pdf
- 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评价体系框架.pdf VIP
- 2024年嘉兴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详细分析和教学策略.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