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透山矿业深矿井循环通风实践-有色金属(矿山部分).docVIP

红透山矿业深矿井循环通风实践-有色金属(矿山部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透山矿业深矿井循环通风实践-有色金属(矿山部分).doc

可控循环通风红透山吴富刚,宫锐,石长岩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辽宁 抚顺 113321) 摘 要:针对红透山矿深部开采通风系统存在的难题,建立定时放炮制度,改造废弃的采空区和巷道以利用其自净功能。通过安装辅扇最终实现局域可控循环通风,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深采矿山;定时放炮;采空区;自净;可控循环通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 4172(2011)0-000-00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circulating ventilation technology in Hongtoushan mine WU Fugang, GONG Rui, SHI Changyan (China Nonferrous Hongtoushan Fushun Mining Group Co., LTD, Fushun Liaoning 113321,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ventilation system for deep mining in Hongtoushan mine, the system of timing blasting was formed, in the meantime, a lot of discarded goafs and roadways were transformed in order to utilize their self-cleaning function. At last, controlled circulating ventilation had been realized according to installing auxiliary fan. At last, the effect was prominent. Key words: deep mine; timing blasting; goaf; self-cleaning; controllable circulating ventilation 引言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锌矿井下开采进行了50余年,矿井矿石年生产能力为60万。目前已开拓到-827中段,深度达1 300余 m,是我国开采最深的有色金属矿山。 矿井回风系统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进风进与回风井布置形式原设计是两翼对角式,但随着矿体的侧伏,回风井不能及时跟进,现在两回风井位置基本处于矿体中部和中东部,风流在东端部有几百米的折返区域。阶段通风网络为平行双巷式。目前,井下同时作业中段达到8个,作业采场(区)基本稳定在35个左右,是典型的通过多中段作业维持高产量的矿井,因此井下需风量较大达164 m3/s。在矿体逐渐向东侧伏以及产量提高的过程中,通风系统也历经几次改造,其中包括通风网络的优化以及增加通风动力(安设串联接力风机)等措施。但由于开采深度大、风路长,而且在浅部回风系统还存在明显的排风能力瓶颈,使得单纯依靠增加设备能力的传统方式难以明显改善通风条件。同时此类方法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合理,能耗高技改路线已经不适应红透山的深采矿井。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目前井下的通风系统只能满足基本安全生产的需要,工人现场作业环境质量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部分边远作业区域条件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组织。如何采取科学、高效、经济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成为重大的技改研究方向。 1 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系统回风段通风阻力大 西部通风线路长4 839 m,其中进风段长2 237 m,回风段长2 708 m,通风阻力2 548Pa。东部系统线路长5 065 m,其中进风段长2 357 m,回风段长2 708 m,通风阻力3 440 Pa,风阻高达0.924 Ns2/m8,虽然这个指标只是中等风阻矿井的水平,但考虑到上部中段回风段漏风等因素,因此实际矿井风阻应接近大风阻水平。据相关资料介绍,矿井总压差不应超过3 400~4 400 Pa,因此矿井总压差目前已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1.2 风量供需矛盾突出 同时作业中段8个,需风点多(每天近70个作业需风点),总需风量大。实测表明,系统总排风量小于上述所有作业地点的总需风量。尽管通过分散作业班次、定时集中放炮作业等管理措施,大大缓解了作业地点集中需风量不足的矛盾,实际作业地点的风量需求在数量上能够得到基本满足,但是仍然存在系统管理复杂、作业组织难以灵活调整、部分作业地点温度偏高等矛盾。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在总体上,风量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1.3 自然风压大 由于上部中段存有采空区,空区内空气温度较为恒定,基本都维持在5℃10℃之间。井下生产区域尤其是端部空气温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