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ppt.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ppt.ppt

* 思 考?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 生物富集、生物转化 环境污染远期危害(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公害、公害病 * * * 环境污染的来源 进入环境并引起污染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有: 生产性污染: “三废”。工业化学品、三废、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中小、私企,造纸等)。 生活性污染:垃圾、粪便、污水,取暖,含磷洗涤剂,医院污水 。 交通性污染:碳氢化物、氮氧化物和铅,噪声 。 其他污染:微波、电磁辐射、放射性废弃物。 * 物理性:噪声、振动、电离幅射、电磁 幅射等; 化学性:重金属、有害气体、农药等(POPs); 生物性:病原体及微生物; (二)环境污染的种类 *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1.污染物迁移: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富集 ) 2.污染物转化: 3.污染物自净 :物理,化学,生物 * 生物富集: 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浓度极低的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并逐渐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过程。 * (四)污染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与代谢 环境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性质与程度取决于受影响器官内化学物浓度,这取决于化学物接触剂量和其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1.吸收:消化道、呼吸道、皮肤 2.分布与贮存:蓄积现象、贮存、贮存库、靶器官 3.代谢转化与排泄:解毒,活化 * (一)理化特性:①生物活性(毒性);②环境中的稳定性;③人体内蓄积性;④生物转化作用与生物富集作用。 (二)暴露剂量 剂量-效应关系:一定的剂量引起个体的生物学改变; 剂量-反应关系:某种效应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或反应率, 二、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 (三)持续暴露时间 摄入剂量恒定时,一定限度内蓄积量和作用时间呈正比。 * (四)个体感受性差异: 取决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营养、生理状态以及遗传因素决定的易感性。 (五)联合作用: 同时存在的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可呈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 1加1等于2 1加1大于2 1加1小于2 1是1,2是2 * 三、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 (一)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 地区和人群广泛 2.长期性 剂量浓度低、长期甚至终生暴露,慢性潜在性 3.复杂性 多种环境因素、多种污染物可同时存在,综合作用 4.多样性 一种污染物可具有不同的生物效应,对人群健康的 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 (1) 急性危害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进入人体)所引起的,通常其损害表现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暴发、甚至死亡。典型例子见于世界各国大气污染中毒的公害事件。 (2)慢性危害 是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负荷量蓄积,其产生的损害不断累积,而造成的特定的病理反应。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是慢性危害的经典例证。 (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1.直接危害 * (3)远期危害 更严重的是损伤人体遗传机制,诱导人类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人类基因库和遗传负荷改变,形成遗传性疾病,并可诱发肿瘤、畸胎和出生缺陷,其后果严重而深远,称为远期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 * * * Greenhouse gases * 全 球 变 暖 * * * SO2→H2SO3(酸雨) * * (三)环境污染与公害 公害: 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和生态破坏称公害(public nuisance),其突出表现为公害事件与公害病。 公害病: 由公害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称为公害病。 * 公害病:日本水俣湾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慢性镉中毒(痛痛病)等。 公害事件:伦敦燃煤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 (Bhopal) 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现乌可兰境内)核电站爆炸事件等。 * 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 名 称 原 因 后 果 伦敦烟雾事件 燃煤烟尘及SO2污染 约4000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汽车废气在日光下形成光化学烟雾 影响数千人 印度博帕尔事件 工厂泄漏异氰酸甲酯污染大气 20万人中毒,2500人死亡,5万人失明 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事件 放射性污染 197人受害,9人死亡,影响东欧 * *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制 (一)环境立法与管理 (二)环境规划措施 (三)技术措施 * 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制度 (一)环境立法与管理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