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味剂(风味增强剂、鲜味剂) 定义: 指能增强食品风味或鲜味的添加剂。 作用: 使食品出现鲜味,增强食品口味,引起强烈食欲。 分类 按来源分: ①动物性增味剂 ②植物性增味剂 ③微生物增味剂 ④化学合成增味剂 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 ①氨基酸类增味剂 ②核苷酸类增味剂 ③正羧酸类增味剂 一、鲜味与鲜味特征 一、鲜味与鲜味特征 竹笋、酱油——天门冬酰胺酸 贝类——琥珀酸 鸡、鱼、肉汁——5‘肌苷酸 香菇——5’鸟苷酸 二、氨基酸类增味剂 化学组成为氨基酸及其盐类的食品增味剂统称为氨基酸类增味剂。 是世界上生产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类食品增味剂 作为增味剂使用的氨基酸,一般都是L-氨基酸,如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和甘氨酸等。 (1)本品在食品中的含量以0.005%~0.08%最好,与食盐共存时可增加其呈味作用。 (2)本品加入食品中若超出最适浓度,则可口性下降,故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 (3)本品与5′-肌苷酸二钠或5′-鸟苷酸二钠并用,可显著增加其呈味作用,并以此生产“强力味精“等。谷氨酸钠与5′-肌苷酸二钠之比为1:1的鲜味强度,可高达谷氨酸钠的16倍。 (4)本品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条件下相当稳定,对pH值低的食品可稍有变化,最好在食用前添加。对酸性强的食品比普通食品多加20%,效果更好。 (3)毒性 大鼠经口LD50:17g/kg体重 ADI不作规定。 (4)应用 ? 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920-1996)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②FAO/WHO(1984)规定:在青豆罐头、甜玉米罐头、蘑菇罐头、芦笋罐头、青豌豆罐头(含奶油或其他油脂)、干酷中,其最大用量可按正常生产需要使用。蟹肉罐头0.5g/kg、熟腌火腿和熟猪前腿2g/kg(以谷氨酸计)、碎猪肉和午餐肉5g/kg(以谷氨酸计)、即食羹和汤10g/kg(单用或与谷氨酸及其盐并用)。 2、L-丙氨酸 具有甜及鲜味,与其它鲜味剂合用可以增效。 用于鲜味料中的增效剂。 (1)性质 无色或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200℃以上开始升华。 (2)鲜度与鲜感特征 (2)鲜度与鲜感特征 基本味感是甜稍酸 (3)毒性 小鼠经口LD50:大于10g/kg体重 (4)应用 只能用于调味料的生产,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3、甘氨酸 (1)性质 白色单斜晶系或六方晶体 易溶于水,极难溶于乙醇 (2)鲜度与鲜感特征 基本味感是甜稍酸 (3)毒性 大鼠经口LD50:7935mg/kg体重 (4)应用 GB(2760-2007)中规定:可用于调味品和植物蛋白饮料,最大使用量为1.0g/kg 三、核苷酸类增味剂 1、 5‘-鸟苷酸二钠(鸟苷-5’-磷酸钠、鸟苷酸钠(GMP) (1)性质 无色或白色结晶,或白色粉末。 无臭,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吸湿性较强 对酸、碱、盐和热均稳定 1、 5‘-鸟苷酸二钠 (2)鲜度与鲜感特征 有特殊的类似香菇的鲜味,其鲜味阈为0.0035% 1、 5‘-鸟苷酸二钠 (3)毒性 小鼠经口LD50:20g/kg体重 ADI 不需设定。 1、 5‘-鸟苷酸二钠 (4)应用 鲜味强度高于肌苷酸 核苷酸类鲜味剂需与氨基酸类鲜味物质同时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呈鲜效果。 GB2670-2007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食用 2、 5‘-肌苷酸二钠(肌苷酸钠(IMP)、肌苷-5’-磷酸二钠、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钠) (1)性质 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无臭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稍有吸湿性 对酸、碱、盐和热均稳定 可被植物组织中的磷酸酯酶分解 2、 5‘-肌苷酸二钠(肌苷酸钠(IMP)、肌苷-5’-磷酸二钠、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钠) (2)鲜度与鲜感特征 需与氨基酸类鲜味物质同时使用 有特殊的类似鱼肉的鲜味 鲜味阈值为0.0012% 2、 5‘-肌苷酸二钠(肌苷酸钠(IMP)、肌苷-5’-磷酸二钠、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钠) (3)毒性 小鼠经口LD50:12.0g/kg体重 ADI 不需设定。 2、 5‘-肌苷酸二钠(肌苷酸钠(IMP)、肌苷-5’-磷酸二钠、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钠) (4)应用 多余味精(MSG)和鸟苷酸钠(GMP)混合使用 GB2670-2007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食用 3、 5’-呈味核苷酸二钠 (1)性质 与其他核苷酸相似 (2)鲜味与鲜感特征 呈味阈值为0.0063%。与0.8%谷氨酸钠何用时,呈味阈值为0.000031% 3、 5’-呈味核苷酸二钠 (3)毒性 大鼠经口LD50:15.9g/kg体重 3、 5’-呈味核苷酸二钠 (4)应用 I+G:IMP、GMP二者各占50%的混合物 I+G作用特点: ①增加肉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教社新编日语(重排本)第2册 PPT课件 unit 8.pptx VIP
- 【新教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基础知识梳理.pdf VIP
- PLC变频控制恒压供水系统模拟.doc VIP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质检员岗位)培训考试【试卷B】.docx
- 工程经济学第4版于立君课后参考答案.docx VIP
- 《短视频与直播电商》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初中心理健康 与压力共舞 课件 (共20张PPT).pptx VIP
- DG_TJ08-40-2010:地基处理技术规范.pdf VIP
- 通桥(2021)5402-05客货共线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 单孔 孔径:3.0m.pdf
-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