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

第六章 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 让我与草木为友,和土壤为亲,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当人们陶醉于土地的收获时,享受着自然界绿色的生命和由此组成的各种奇妙的生态系统和美不胜收的景观时,土壤何尝不是与人类休戚相关呢?我们的灵魂何尝不是在疏松的泥土里蠕动,沉浸在大自然的赐予与快乐之中呢?这样说来,认识和研究土壤,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我们所需的食物和纤维的供应,而更是为了人类能够持续地、舒适地生活在地球的大自然里。 土壤资源概述 土壤资源是土地资源的基础 土壤资源具有生产力 土壤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和培育性 土壤资源具地域分异规律 土壤资源的位置具有固定性 土壤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6.3 土壤保护与合理利用 对策: 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改造中低产耕地,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提高复种指数,充分挖掘耕地资源潜力 加强农业物质、技术投入,提高耕地产量 (一)土壤培肥 稳产田的指标 良好的土壤结构 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良好的物理性质 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施用有机肥对培肥土壤的作用 轮作倒茬对培肥土壤的作用 (二)土壤的改良利用 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 盐碱土的改良利用 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候条件 地理条件 河流和海水及耕作管理均对盐碱土形成产生影响 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风沙土的改良利用 风沙土形成的原因 风沙土低产原因 缺乏营养,保水保肥能力差,砂土含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都少,胶体物质很少,以致于保水保肥能力都很差,漏水漏肥。 山区低产田的改良利用 山区低产田的低产原因 具体的改良措施 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基础 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是条件 风沙土地区一般干旱多风,植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恢复非常困难。 草场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成为沙漠;草场和林地不合理地开垦为农田,也造成土壤沙漠化,形成风沙土。 风沙土的改良利用措施 坚持以防为主、治理为辅、因地制宜的原则 采取植树造林、发展果树 适时播种、合理耕作 客土掺粘、增施有机肥料 轮作牧草绿肥、播种多年生绿肥植物 选择适宜的品种,如抗风沙、耐旱、耐贫瘠的作物 * * * * * 第一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数量 第二节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问题 第三节 土壤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四节 耕地土壤资源的培肥与改良利用 “万物土中生”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天然基地 植物生活所需的基本因素: 光、热、空气、水分和养分(料)。 4.8 世界平均 1.59 目前 2.72 1954年 3.53 西汉 (公元2年) 9.68 乾隆29年 (1764年) 我国人均耕地 14 1.59 人均耕地 33% 66% 山 地 相 近 国土面积 美 中 中 美 比 较 6.1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数量 现状: 人均土壤资源少 耕地1.4亩/人,世均4.8亩/人,居世界113位 林地1.8亩/人,世均11.9亩/人,居世界118位 草地3.9亩/人,世均9.2亩/人,居世界83位 人均耕地和林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和林地的1/2和1/4;耕地减少700-1000万亩/年。 宜耕土壤质量分配不均 耕地总量减少与人口增加矛盾加剧 6.2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问题 优 势: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土壤资源类型丰富; 耕地面积大; 有历史悠久的有效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 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沙化 土壤盐碱化 耕地养分亏缺、生产力下降 土壤污染 非农业用地 污水灌溉 三废 农业化学品 依法治土,强化管理; 用地养地,科学培肥; 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加强教育,全员动员。 农业可持续发展 6.4 耕地土壤资源的培肥与改良利用 通过科学耕作、合理施肥以及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并使之成为高产、稳产的肥沃土壤。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 增强土壤生物活性 提供作物需要的有机和无机营养 对吸收和利用营养元素不同的作物合理轮作,协调养分的利用,充分发挥土壤的潜力; 草田轮作、水旱轮作等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 。 轮作倒茬类型 绿肥作物与主要作物轮作 都累作物与主要作物轮作 水旱轮作 改造中低产土壤,提高地力等级;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持续稳产高产; 开发立体农业,发挥耕地生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