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培训方案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禁毒知识培训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什么是毒品? 《禁毒法》中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咖啡因、大麻、可卡因、三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摇头丸)、氯胺酮(K粉)等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任何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对人体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即医疗作用和毒害作用),只有它们被用于非法用途时才称为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危害健康 毒品摧残人的生理健康 毒品损害人的心理健康 危害社会 危害家庭 吸毒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道德 毒品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 吸毒耗费大量的钱财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Company Logo * LOGO 4 什么是毒品? 1 2 3 5 传统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 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的区别? 新型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 冰毒 海洛因 摇头丸 大麻 K粉 常见毒品的种类 鸦片 麻古 鸦片:鸦片也称“阿片”,俗称“大烟”、“福寿膏”,鸦片一般呈深褐色,手感光滑柔软,外形象牛粪。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吗啡:又被称作“黄皮”,一般被制成砖块状,呈白色、浅黄色或棕色。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海洛因:又称“四号”、“白粉”,一般呈白色、浅灰色粉末。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鸦片系列毒品,尤其海洛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抑制剂,虽然它最初使人出现兴奋的表象,但很快便进入抑制状态,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抑制,特别是对呼吸中枢产生严重的麻痹作用,导致吸毒者死亡。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2008年5月27日,马踏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马踏中医院内发现有一名因注射毒品过量致死的吸毒人员。经查死者名叫余彬、女、汉族、四川省乐山市人,后经过对其家属了解,死者余彬吸毒史长达数年,此次死亡,经过马踏医院和刑警大队法医初步认定为吸毒过量死亡。 大麻:大麻系列毒品主要有大麻叶、大麻烟、大麻脂和大麻油。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冰毒:冰毒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因其形状像碎冰而得名。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吸食冰毒使人呼吸脉搏急促、判断力失准、重复怪异行为、情绪不稳、产生幻觉、突 如其来的恐慌或被害妄想,吸食者常出现狂燥症、自杀及自毁行为、暴力倾向。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2008年5月8日,峨眉山市城区“云鼎”商务酒店发现一吸食新型毒品死亡人员,经调查了解死者彭雪琴(女,1986年5月1日出生,户籍在乐都镇红卫村1组)于5月6日伙同朋友一起共五、六人入住云鼎商务酒店,5月8日凌晨,彭雪琴和朋友们在房间内吸食新型毒品,于当日早上醒来后发现彭雪琴身体出现异常后立即与总台、120联系,120到达现场后确认彭雪琴已经死亡。经现场勘验,在死者房间的茶几上还放着少量的疑似毒品粉末和吸食新型毒品使用过的工具。经初步推断,死者是吸食新型毒品过量死亡。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摇头丸:摇头丸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因常被制成药丸形状,其吸食后不停地摇头跳舞而得名。现发现部分摇头丸以冰毒或“K粉”为主要成分。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幻觉和暴力倾向。严重者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循环 性虚脱、昏迷、死亡。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K粉”(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品,常被制成白色晶状粉剂。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K”粉(氯胺酮)可产生一种“分离”幻觉,令滥用者感到灵魂出窍,阻碍正常思维及部分感官接收信息,服用过量“K”粉则会导致失去知觉、抑制循环及呼吸系统,甚至会导致死亡。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麻古”:系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冰毒,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苯丙胺类物质原本是治病良药,滥用则成为害人毒品。1919年,日本化学家阿雄贺多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3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治疗肥胖症、抑郁症等疾病。临床使用中,发现其有很强的提神抗疲劳作用。二战中,德军、意军、日本用其作主要成份制成“突击锭”发给士兵服用。战后,作为军需品而有大量库存的苯丙胺类药物流向社会,形成了第一次滥用高潮,仅日本国内就有200多万人滥用。之后,不少国家都把该类药物列入严格控制管理范围。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新型毒品的危害与其它毒品危害基本相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