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食物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分析.ppt

婴幼儿食物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幼儿食物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分析

疑似CMPA 临床评估:?临床表现、?家族史(危险因素) 疑似轻、中度CMPA 疑似重度CMPA 继续母乳喂养: 但母亲膳食回避:不摄入CMP 2w(伴有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结肠炎者应达4w),同时补充钙剂,不食用鸡蛋 症状有改善 症状无改善 母亲恢复正常膳食(可继续母乳喂养)和(或)考虑其他(过敏的)诊断 疑似轻、中度CMPA 疑似重度CMPA 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膳食回避 症状有改善 症状无改善 重新摄入CMP 症状再现: 母亲继续膳食回避 补充钙剂 症状未再现: 重新摄入鸡蛋并随访观察 转奶后应食用eHF,并且固体食物中不含CMP,持续年龄到9~12m大小,但持续时间至少需>6m 疑似CMPA 临床评估:?临床表现、?家族史(危险因素) 疑似轻、中度CMPA 疑似重度CMPA 表现为下述一个或多个症状: 胃肠道:由于腹泻或反流、呕吐所致的发育不良,拒奶、中到大量的便血所致血红蛋白降低,蛋白丢失性肠病 皮肤:重度特应性皮炎伴发育不良 由儿科专科医师进行诊治,同时母亲应膳食回避(无CMP)并补充钙剂 牛奶配方奶粉喂养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 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适用于儿科全科医师和初级保健机构医师 Vandenplas Y, Koletzko S, Isolauri E, ed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in infants. Arch Dis Child, 2007, 92(10): 902-908 疑似CMPA 临床评估:?临床表现、?家族史(危险因素) 轻、中度CMPA(表现为下述一个或多个症状): 胃肠道:频繁反流、呕吐、腹泻、便秘(伴有或不伴有肛周皮疹)、便血和缺铁性贫血 皮肤:特应性皮炎、口唇或眼睑水肿(血管性)、非急性感染、药物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荨麻疹 呼吸:非感染所致的鼻后滴流、慢性咳嗽和喘息 全身:持续性不适或腹痛(哭泣或易激惹≧3h/d)至少持续3d/w,连续持续>3w 其他:少见 重度CMPA(表现为下述一个或几个症状): 胃肠道:由于慢性腹泻、反流、呕吐和(或)拒奶所致的发育不良;潜血或镜下血便所致的缺铁性贫血;蛋白丢失性肠病(低白蛋白血症);内镜或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肠病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皮肤:渗出性或重度特应性皮炎伴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发育不良或缺铁性贫血 呼吸:急性喉水肿或支气管阻塞伴呼吸困难 全身: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的 CMPA检测: 皮肤:CMP点刺试验或斑贴试验 血液:总IgE、CMP特异性IgE检测(RAST) 疑似CMPA 临床评估:?临床表现、?家族史(危险因素) 疑似轻、中度CMPA 疑似重度CMPA 膳食回避并服用eHF2~4w# 症状有改善 症状无改善 膳食回避并服用AAF#,或膳食中恢复CMP #根据信价比或患儿是否接受eHF来确定 疑似CMPA 临床评估:?临床表现、?家族史(危险因素) 疑似轻、中度CMPA 疑似重度CMPA 膳食回避并服用eHF2~4w# 症状有改善 症状无改善 开放式激发试验*(在临床观察下进行) 症状未再现: 在膳食中恢复CMP并随访观察 症状再现: 膳食中回避CMP持续年龄到9~12个月大小,但持续时间至少需>6m 重复激发试验 *根据IgE水平进行激发试验 疑似CMPA 临床评估:?临床表现、?家族史(危险因素) 疑似轻、中度CMPA 疑似重度CMPA 膳食回避并服用AAF#至少2~4w 转儿科专科医师诊治 症状有改善 症状无改善 由儿科专科医师拟定诊断方案 儿科专科医师行激发试验 并 #根据信价比或患儿是否接受eHF来确定 * * 上海1978 年与1990 年儿童哮喘流调患病率分别为1. 60 %与1. 79 %,本次为4. 52 %,10 年内上升了152. 51 %,与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小儿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结果相似。 * * * * * * * * Optional Speaker Notes: By definition, a probiotic should be non-pathogenic. Although any organism can be pathogenic in nature, the best-studied probiotics are expected not to cause disease in the host. Probiotics need to be viable in the product in which they are consumed. Therefore, they need to be resistan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