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地理3
1,汉代,济水从武陟县南流入黄河,因为这段在黄河以北,人们称为“河北之济”。 2,“河南之济”则为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津,经荥泽东出陶丘会汶入海。 二,济水的流程及其变迁 1,济水在春秋时代即为中原地区沟通东西的重要河道。 2,在北魏时代,据《水经注》的记载,济水自荥泽以东至巨野泽,已分成南济和北济二派。 3,唐代,济水的名称逐渐为清水所代替。 4,北宋以后,济水不复存在。 三,济水的湮塞 《续汉书·郡国志》记载王莽时期,济水枯绝。 原因: 1,当时黄河决口。 2,济水所处的位置,无论经济或军事方面都不占重要地位,因而日渐湮废。 第五节, 海河 海河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重要水系。 海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海河水系在历史时期经历了重大的变迁。 一, 西汉以前海河各水分流入海 1,西汉时期,黄河下游及其海道南移至章武县境,于是,今海河水系南部的几条干流,摆脱黄河分流入海。 2,北运河、永定河入海处在汉泉州县境; 大清河入海处在汉文安县; 子牙河及南运河入海处在平舒县境。 3,东汉时期,黄河改由山东千乘入海,海河流域受黄河的影响才比较少。 二,汉末以后海河水系的形成 1,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水经》沽河云:“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清河者,泒河尾也”。这是海河诸水同归于海最早记录。海河水系初步形成。 2,海河水系分成南、北两系。北魏时期海河的南北两大水系,尚未正式进入河流局面。 3,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凿永济渠。海河的南北两水系连成一体,并且向西南扩展,使沁水和海河水系相连。 三,唐宋时期海河的变迁 1,唐代,开挖了德州马颊河、沧州阳通河等,以提高泄洪能力;在御河以西,利用大陆泽等,减轻洪水压力;同时修筑提防。使得灾害减少,海河流域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2,北宋时期构筑了河湖防线。即限制了契丹骑兵的进犯,又调节了各河洪水,减少水患威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金章宗五年(1194年),黄河决口阳武,合泗入淮,海河重新摆脱黄河的影响。 四,明清时期的海河 1,明清时期重视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海河水系宣泄不畅。 2,明代开凿了德州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沧州捷地减河等来减轻运河洪水的威胁。 3,清代开凿了宣惠河和马厂减河以分泄洪水。 4,清康熙年间,开筐儿港引河“至北塘口,入蓟运河归海”。使得海河水系和蓟运河得到沟通。 五,海河的水患 1,海河的河床高;夏秋之际,常在太行山东坡、燕山东坡有强烈暴雨;下游的排泄不畅,极易泛滥成灾。 2,1368—1948年,水灾387次;旱灾407次。北京被淹8次;天津被淹72次。 3,1958年,海河口防潮大闸工程,解除了海潮的威胁。另外,在上游兴建官厅、密云等大型水、中型水库;在下游开挖、疏浚河流,从而使得海河面貌得以变化。 (一)神话传说 1,大禹“凿江而通九路”(《淮南子·要略》) 2,“帝使令(鳌灵)凿巫峡通水”(《水经注》) (二)实际情况 距今2亿年前的三迭纪,我国的大陆地形是东高西低。现属长江流域的巫峡和西陵峡是汪洋不着边际的地中海的一部分。 距今1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了横断山脉,逐渐形成内陆水系和长江。 二 历代对江源的探索 1,先秦时期,人们把长江支流的嘉陵江当作长江的上源。《尚书·禹贡》就有“岷山导江”的说法。 2,明末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金沙江实地考察后,写了《溯江纪源》,纠正了“江源于岷”的错误认识,指出发源于犁牛石的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 3,清代齐召南在《江道编》中指出长江源远在黄河源头以西的唐古拉山脉及长江源头的布曲,并提到了克托乃乌兰木伦河、喀七乌兰木伦河和阿克达木河,对江源水系的描述已经相当全面。但对于何者是正源仍然不是很清楚。 4,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于1976年河1978年两次组织江源调查,证实长江的正源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 长江的上源应包括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和北源楚玛尔河三源。 三 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河床的演变 湖北宜昌以西的长江上游河段,流经山陵谷地之间,历史时期比较稳定,无显著变化。宜昌一下进入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区,历史时期河床变化较大。 1,荆江蜿蜒型河道的变迁 宜昌以下,上起枝江,下至城陵矶,为荆江。其中,从藕池口到湖南洞庭湖出口的城陵矶被称为“下荆江”,是典型的自由河曲。 (1)古代,河床形态不显著。 (2)秦汉时期,出现了一些分流水道。 (3)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水经·江水注》载,在石首境内的下荆江河床开始形成。 (4)唐宋时期,荆江统一的河床最后塑造完成。 (5)南宋时期,原先单一顺直型迅速向蜿蜒河型转化。 (6)清代,形成了葫芦形的河湾。 (7)1967年、1969年,进行了人工的裁弯取直工程。 2,城陵矶一下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