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寿山石简介

寿山石简介 第一章 矿 藏   寿山石矿藏(是指含有地开石和叶蜡石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石矿。)主要分布在福州晋安区的寿山乡、日溪乡、宦溪镇与日溪乡毗邻的连江县小沧乡的寿山村、芹石村、芙蓉村、汶洋村、党洋村、南峰村、山秀园村、东坪村、瓦坪村、峨嵋村、湖垱村和山仔濑村等。矿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间高山耸拔,总称为北岭。该山自屏南、古田南趋而来,再由西南转向东北,曲折蛇行百余里至寿山村南境。它分为三支:第一支向西北而行,分别为旗山,贝坑山、旗降山、鸡冠山、牛角山、连江黄山、九茶山、月尾山等;第二支由西南向东北,分别为大高山、小高山、水晶岩山,都成坑山;第三支由大小高山再分岐而东南行,蜿蜒数十里,入宦溪镇湖垱村,再折东北为月洋高山顶,至连江县而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平缓。 ? ?? ?寿山山系和月洋山系的岩石皆为花岗岩,伴以石英斑岩,寿山石矿则胎育其间,成为矿脉。部分矿石受风雨侵蚀,崩裂移动或散于溪床、或散于水田、或散于低山之坳,成为掘性独石(坡石),虽不再成矿,但习惯亦以矿藏视之。 第一节??寿山石形成的地质构造   ? ?? ?在大约距今150~135百万年前的晚侏罗纪时期,浙、闽、粤的东部处于板块边缘地带,受到来自南东方向另一板块挤压、碰撞、俯冲、下插的岩石板块被地壳深部炽热岩浆所熔融,沿上复板块内北东向断裂上涌、侵入或喷发,形成闽东沿海北东向的火山—侵入岩浆岩带。在大规模火山喷发间歇期,形成寿山—峨嵋火山喷发盆地。   盆地基底地层为流纹质凝灰熔岩。盆地内火山喷发岩系,分为两个岩段:下段以沉积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包括晶屑凝灰岩、粉砂岩、角砾熔结凝灰岩等;上段由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等组成。在太平洋西岸板块碰撞环境下,北东、北西两组区域性断裂构造发育。在两组构造线上,特别是交汇部位,控制火山通道的分布。这种线形构造,表现在旗山—老岭—松柏岭和高山—善伯洞—金山顶线上发育两条北东向断裂构造;虎口—金狮公山和高山—加良山发育两条北西向断裂构造,其分布具有等距性和网格性特点,控制叶蜡石、寿山石成带状分布。   盆地中另一类构造是环形构造。它是围绕几个火山通道中心分布的。小溪组下段火山碎屑岩及部分熔岩沉积喷发之后,在现今的旗山、黄巢山、剃刀山、芙蓉山、加良山等处形成火山通道。由于火山岩浆喷溢,地下变空,火山口周边坍塌下陷,形成破火山口。在其中心充填大量熔岩,有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凝灰岩等。在火山口塌陷过程中,形成围绕火山口的环状断裂裂隙带,甚至出现阶梯状断裂和与之伴生的火山口中心向外辐射的放射性断裂。这些断裂常为后来的各种岩脉、角砾岩所充填。环状断裂控制一系列的寿山石、叶蜡石矿脉分布,如黄巢山火山口周边环状断裂控制瓦坪、柳坪、旗降、松柏岭等矿点;加良山火山口控制峨嵋叶蜡石矿及寿山石脉分布。   从寿山地区看,寿山石脉是在线状、环状断裂综合控制下形成的。 第二节 寿山石形成机理   寿山石脉产生于中生代火山岩岩层中,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不同品种的寿山石,经历的地质作用是不同的。各种原生矿是内生矿作用形成的。田坑石、坡坑石(独石)则是外生地质作用的结果。 (一)内生成矿作用   火山活动时,处于高温状态(1000℃以上)的地下岩浆和沸腾着的流动体沿一定通道,由地壳裂缝溢出,形成岩浆河,冷凝后形成熔岩流,或是喷射气体或是灰尘,在地下深处混在一起,呈熔浆状态。由于地壳强烈运动,发生断裂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聚集,并有气体、水蒸气等从中分流出来,致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断裂向地表转移。当岩浆未能冲出地表而停留在近地表处的地下时,就逐渐凝结,称为次火山岩(潜火山)。次火山岩体往往出露在火山通道附近,随着温度的冷却,蕴藏在岩浆中的大量挥发性的气、液体逐渐释放,沿断裂或孔隙逸散。或是次火山提供的热源,使下降的地下水,与次火山释放出的气、液体混合,成为混合热液。热液沿着火山口附近环形断裂或其他线形断裂上升,遇到多孔隙的易于交代的岩层,如本区小溪组的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等,即与之发生化学作用。叶蜡石生成所需温度较高岭石、地开石为高,一般在400℃左右。它的形成还取决于压力和Al2O3、SiO2的比例。当溶液中OH->H+时,从围岩中萃取溶出的SiO2和火山气、液带的Si质,除留下组成SiO2·Al2O3溶胶并形成高岭石、地开石和叶蜡石等矿物外,剩余的SiO2可结晶成石英。这就是次生石英岩化。如果这种次生石英岩化大规模进行,可能形成巨大的硅化带。当温度大于120℃时,结晶出的高岭石族矿物为地开石、珍珠陶石;当温度小于120℃时,形成高岭石。叶蜡石和地开石矿又分为三种:   热液交代型 主要分布在虎口、大山、柳坪、加良山,部分分布在旗降山及善伯山、月尾山等地。矿体多呈层状。次为不规则脉状、团块状、透镜状。矿石以叶蜡石为主,次为硬水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