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的体内过程 DRUG PROCESS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中非解离型多,易扩散。在碱性中解离型多,不易扩散。易由酸侧入碱侧,平衡时碱侧药物浓度大于酸侧。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易扩散。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型多,不易扩散。易由碱侧入酸侧 ,平衡时酸侧药物浓度大于碱侧。 药物的体内过程 (ADME)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转化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胃肠道各部位吸收面积(m2) 口腔 0.5-l .0 直肠 0.02 胃 0.1-0.2 小肠 100 大肠 0.04-0.07 影响因素 (一)体液pH及药物理化性质 细胞内液Ph7.0,细胞外液Ph7.4,弱酸性药物细 胞外解离多,不易进入细胞内。 B)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HA = H+ + A- (弱酸性药物) [H+] [ A-] [A-] Ka = = 10 pH -pKa [HA] [HA] (二)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如碘制剂 (三)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如硫贲妥钠 (四)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 药物进入血流后,不同程度地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状态。 结合后的特点有: (1) 该结合为可逆性的 (2)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3) 有利于吸收, 不利于转运 (4)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五)体内屏障组织 1、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指血-脑组织、血-脑脊液、脑脊液-脑组织三种屏障 分子量大、极性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不易通过BBB, 新生儿、脑膜炎症时BBB通透性增加 2、胎盘屏障 (placenta barrier) 3、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 指血-视网膜、血-房水、血-玻璃体三种屏障 (一)生物转化方式 药物生物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I相阶段和II相阶段。 I相阶段主要是通过氧化、羟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药物分子上引入了某些极性基团,如-OH,-COOH,-NH2或-SH基等,增加其水溶性; II相阶段是结合反应,药物再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或醋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 。 1、专一性酶:如chE、MAO 2、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微粒体酶常称为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是催化药物代谢过程中,该酶能将分子氧的一个氧原子还原成水,而将另一原子掺入药物分子,故又称单氧加合酶。(monooxygenase),同时药物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分子氧和还原型辅酶II(NADPH),故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该酶含有一种性质特殊的血红蛋白,在还原状态下可与一氧化碳结合在λ= 450 nm处呈明显的吸收峰,所以又被称为细胞色素P450(简称CYP)。 特点: (1)选择性低;(2)变异性大;(3)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表型和基因型; 2、药物相互作用:诱导剂或抑制剂; 3、其他因素:如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等 药酶抑制剂 (Inhibition): 凡能抑制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的药物。 西米替丁、普罗地芬等竞争代谢途径而导致药物代谢酶被抑制。血药浓度升高 中毒 肾排泄: 1)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分泌; 3)肾小管的重吸收; 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的药物及其代谢物 经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有些药物部分可 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 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肠肝循环。 临床意义:取决于药物的胆汁排出量。 稳态血药浓度 Css:在恒定给药间隔时间重复给药时 ,当一个给药间隔内的摄入药量等于排出量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steady state) 一般给药后4~5个半衰期到达稳态 稳态的药-时曲线 药动学基本参数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吸收 表观分布容积(Vd)-分布 半衰期(t1/2)-消除 清除率(CL)-消除 稳态的药动学参数:…… 生物利用度:F,Fr 四、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 概念:指药物从某制剂释放后,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意义: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选择给药途径的依据之一。 分类 绝对生物利用度(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短期个体风险模型方案.ppt
-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originofmetazoa方案.ppt
-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总结.ppt
- 第三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方案.ppt
- 第三章发动机的燃料特性方案.ppt
- 第三章发酵工业培养基方案.ppt
- 第三章发酵液的预处理与菌体的回收方案.ppt
- 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方案.ppt
- 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总结.ppt
-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方案.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