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尼族完整版
哈尼族 哈尼族形成及人口分布 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本民族共同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 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现有人口143.9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的广大地区。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有十月年(扎勒特节)、六月年(苦扎扎)等节日。 哈尼族语言 哈尼族人使用哈尼语,分哈雅、碧卡、豪白3种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种土语‘’属于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原来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哈尼文。 哈尼族的信仰 ?(一)多神崇拜 祭祀由巫师“贝玛”主持,用巫术和草药治病。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祭祀象征寨神的“龙巴门”。哈尼族崇拜布谷鸟,把它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认为布谷鸟是天神阿波摩米派遣来向人间传达春天的消息的。哀牢山的哈尼族还将牛视为吉祥的象征。 (二)祖先崇拜 哈尼族有祖先崇拜,家中均设有祖宗灵牌,称“泻阶”,由一块木板制成,多设于靠后山墙的左方边柱旁,有的设于正堂后山墙处。死于非命者的灵牌则设于大门上方的屋檐下。居住在复兴的哈尼族设于火塘边的墙壁上。逢节庆,要以酒饭献祭宗祖灵牌。有病有灾,常祈求宗祖神灵保佑。清明节,要到祖坟前献祭。 在哈尼族的观念中认为,万物均有灵魂,而人的灵魂最多,一人有十二魂,生魂离体必致病灾;男死有九魂,女死有七鬼;人死变牛马、山水等物,鬼死变云雾。“摩米”是老祖宗居住的地方,正常死亡的老人要隆重办丧,摩帕念《指路经》,要将死者灵魂送往“摩米”或“萨米”归宗。祖宗的灵魂被认为是永存的,居住的地方有三处:一在“摩米”或“萨米”;二是在红土与黄土之间(坟墓中);三是在家中“泻阶”上。而那些死后未办丧指路者,魂游于山中,路旁、田边地角.无归处,给生者带来祸害。因而,对有儿女家庭的丧者、死后要办丧,指路归宗、后人方吉。 服饰习俗 哈尼人最喜欢白色、青色和红色。他们视白色为吉祥的象征、青色为诚实的标志,红色则代表高尚和纯洁。哈尼族善于用蓝靛染布,喜欢用自己染织的靛蓝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青色或白布包头。多数地区的妇女穿右襟无领上衣,以银币作纽扣,下穿长裤。妇女一般喜欢戴耳环或耳坠,戴银制项圈和大手镯。 居住在云南的哈尼族纳鸠支、吉座支姑娘一到十五六岁便开始改变衣饰,表示已经由少年变成青年。 弃辫安角是居住在云南省南部的哈尼族支系叶车人的传统民俗,叶车女子向以多衣为荣,因为它表示家庭富裕又显得好看。上衣分外衣、衬衣、内衣三种,通常在内衣下摆处加数道青蓝色假边,显得鳞次栉比,令人目眩。不过,到了年节喜庆之日,姑娘们就真的多衣了:七件外衣、七件衬衣、一件内衣。同时,手戴银手镯,胸前挂一对银链,腰的两侧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显得多姿健美。 哈尼族饮食 1、米饭和包谷为主食,逢年过节喜吃糯米饭和糯米粑粑。 2、善于制作特殊风味的“豆豉” 3、爱吃谷花鱼 4、墨江哈尼族人喜食一种菜肴———油蚂蚱下酒 5、红河哈尼人喜食鸡肉,鸡头给客人 6、哈尼人会用玉米酿酒,善腌酸菜 哈尼族的“长龙宴” 哈尼族的社交礼仪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儿女要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用。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水、递上水烟筒。 哈尼族妇女生了小孩后,忌讳外人进入产妇家,要在门上悬挂红泡刺儿、野姜、笋叶剪成的人像和 锯形木刀等物。见到这些东西,外人就不能进入产妇家了。假如因不知道而闯入者,主人会把婴儿 抱出来,依次递到第一位客人的怀里。这时客人应轻轻地接过婴儿抱一下,然后留下一点钱物给孩 子,以示祝贺。 婚嫁礼仪 有些哈尼族地区,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从头到尾都离不开 舞蹈。婚礼这一天,迎亲队在途中留下一部分人准备回程时接应,其余跟随新郎前往女家。当他们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亲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一一敬酒敬茶,然后大家共舞进寨直抵棚子里。休息片刻,一对新人站在一张方桌旁,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 二三层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和住宿。最底层用来关牲畜,堆放农具。中层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一常年生火的方形火塘。客人来了,主人就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