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动机理论
第五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 动机—小张为什么这么努力学习? 有特殊兴趣? 考好成绩,深造? 获得奖学金? 博得家长老师表扬奖励? 赢得同伴认同赞许? 提高就业竞争力? ……? 动 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以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动机是以需要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 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又称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原发性动机,它是以生理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饿、渴、睡眠、缺氧、性欲、排泄、躲避危险等。 生理性动机会驱使有机体采取相应行动以维持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生理性动机便趋于下降。 母性动机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瓦顿(Warden,1931)设计了一个障碍箱,来研究各种动机的强度。 刺激寻求的动机 1.刺激寻求驱力:对探险、操作、好奇和刺激的一种反射性需要。 2.感觉寻求量表。 小白鼠按开关获得脑内电刺激的实验(Olds Milner,1954) 补充讨论:跟着感觉走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安闲平淡的经验,有人爱好热闹刺激的感受。心理学家左克曼(M.Zucherman),曾编制一种感觉取向量表,用以鉴别一般人爱好刺激感受的程度。 以下14个项目是该量表的主要部分,请在每项目中,就A与B所述情境,凭直觉圈选其一。 1、A.对个性缓慢言行步爽快的人谈话,我没有耐心。 B.对任何人谈话,我都觉得满有意思。 2、A.一副好的图画必须具有引人心灵震动的感觉。 B.一副好的图画必须具有引人心灵安适的感觉。 3、A.我觉得爱骑机车飚车的人是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B.我喜欢坐在机车上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 4、A.我向往能住在一个安全、平静、人人快乐的城市里。 B.我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产生一件创造历史的动乱大事。 5、A.我时常想要去做一件冒险刺激的事。 B.我认为凡事谨慎,尽量避免危险。 6、A.我不想尝试被人催眠。 B.我想尝试一下被催眠的感受。 7、A.人生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向环境挑战的充实经验。 B.人生的最重要目的乃是求取快乐与安适。 8、A.我很想尝试高空跳伞的那种惊险感觉。 B.我从未想过去参加高空跳伞之类的惊险活动。 9、A.在进入冷水游泳池时,我总是慢慢进入,让身体有时间适应。 B.在进入游泳池时,不管时温水还是冷水,我的习惯总是一跃而入。 10、A.出外旅行时,我喜欢住安静舒适的旅馆。 B.出外旅行时,我觉得住野外的帐篷更有意思。 记分标准:凡事圈选1A、2A、3B、4B、5A、6B、7A、8A、9B、10B、11A、12B、13B、14A者,各得一分。 常模:0-3分,极低;4-5分,低;6-9分,中;10-11分,高;11-14分,极高。 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es)又叫习得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比生理性动机范围要广阔得多、种类要繁杂得多。此处仅对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两大类社会性动机作简单的说明,它们分别是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亲和动机: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 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促使人去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社团活动等。 当它引发的交往行为得以顺利进行时,个人就感受到安全、温暖、自信。 当交往行为受到挫折时,个人就感到孤独、无助、焦虑和恐惧。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健全社会的重要标志。 从种系发展来看,凡是群居动物,都存在合群和个体间的亲近行为,这是它们固有的生存方式。 在这类动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谁要是破坏这种生存方式,谁就会受到孤立,而孤立对它就是一种惩罚。 人类自古就是群居动物,亲和动机可能有某种生物学的根源。 但亲和动机主要是由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1)人的幼年期特别长,而幼年期的生活尤其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2)即使是成年人,遇到危险时,也需要他人的保护。 (3)从事活动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 (4)尤其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生产劳动,不能没有分工协作、经验传递、信息交流。所以,亲和动机根源于人类的存在方式。 研究表明:个体亲和动机的强度与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有关,而依赖倾向又与母亲的抚育方式有关。 西尔斯(Sears,1953)等人研究了这一问题。 他们首先观察学前儿童(共40人)在各种场合所表现的对教师、同伴、及游戏情境中代表父母的角色等的依赖行为。 然后访问这些儿童的母亲,以了解其婴儿期的抚育方式。母亲的抚育方式分为两类: (1)自我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