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低 高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保 持 百 分 数 7 1 2 3 4 5 6 100 80 60 40 20 天 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特征一:规律的普遍性 特征二:规律的客观性 ②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客观性的原因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人或许能发明一种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永远转动的“永动机”,这一想法令许多人着迷。1714年,德国有个叫奥尔菲留斯的人宣布发明了“永动轮”,并当众表演,轰动一时。但后来事情被揭穿——原来有人藏在后面转动轮子。 科学家焦耳也曾被这种大胆的设想所吸引。他曾三番五次地做实验,经过多次的失败后,得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通过多年的反复实验,他终于成功测出了热功当量数值,并具体阐发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课堂探究: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永动机”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开始就是不科学的。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被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 (1)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发现规律 消灭规律 尊重规律 创造规律 认识规律 改变规律 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 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人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作为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也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原有的条件不存在时,原有的规律就不起作用了,在新的条件下,又会有新的规律在起作用。规律也是可以变化的。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不可变性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 运动 固有属性存在方式 主体 承担者 静止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根本性质不变 空间位置不变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 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一观点是说( )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自然界的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B 2、“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人不能听从规律的摆布”对比,正确的认识是( )A、两种说法自相矛盾B、两种说法辩证统一C、两种说法互不相关D、前一种说法是唯物主义,后一种说法是唯心主义 B 3、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美人型 无聊型 基本型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老大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课件分析.ppt
-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4部分写作专题13审题立意辩证思维显深度课件分析.ppt
- 【名师伴你行】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选修3-4振动与波动光学相对论第3单元分析.ppt
-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分析.ppt
- 【三维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波与相对论(选修3-4)实验十三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分析.ppt
- 【物理】6.5宇宙航行课件1(人教版必修2)分析.ppt
- 【优化】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讲分析.ppt
-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整合高频突破专题十三电学实验课件分析.ppt
- 【中考突破】人教版2016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第4章光现象》分析.ppt
- 【走向高考】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分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