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专题06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教师版).docVIP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专题06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专题06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教师版)

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专题06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教师版) 【专题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2.(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下列关于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B.汉代商人已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C.唐代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已十分兴盛 D.明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也开始发展迅速 4.(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中国丝织业对欧洲的影响。材料虽然提到中国丝织品运至罗马,但不能反映两者的直接贸易。从材料“运至罗马”、“人工巧妙”可以判断ABC符合题意。 5.(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7.(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重农抑商 B. 南稻北粟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答案】C 9.(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清乾隆年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选项B中“本地”错误,会馆是同一地域商人在异乡所建。 10.(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B.C. D. 12.(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材料从商品种类和交通运输两个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但是不存在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也没有雇佣关系。 13.(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5.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驱鸟护桑图、采桑;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中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解析】题干涉及墓中画像砖上有童驱鸟护桑图、采桑丝织物蚕桑与丝织业桑蚕砖 【解析】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