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设计.docVIP

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2.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的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体会来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的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迢迢牵牛星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新课 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简介《古诗十九首》 1.简介《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 1.范读 2.学生读出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五言诗 :“二三”“二一二” “二二一”节拍。 3.请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学生代表提出本组难翻译的词句。 4.欣赏译诗 四、概括诗意,理清思路 1.基本内容: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2.写作思路 结构图:两星现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五.艺术手法探究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请举例分析。---叠词的运用 迢迢:写牵牛星的距离远 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细 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 盈盈:写银河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写人的相视之神情 【小结】叠词的作用:精确描摹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加了音律美。 2.本诗塑造的抒情形象是织女星,那么开头写“迢迢牵牛星”有何作用?第一二句用了哪些手法? (起兴、互文) 3.“终日不成章”这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明确:起过渡作用,同时反衬织女相思之深之苦。 六、名句赏析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直以来,人们都说这诗句好,它好在哪里呢?为什么能那么好? 明确: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 “盈盈”写水美, “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情景交融,写出了牵牛与织女咫尺天涯的悲哀处境,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七、主题把握 本诗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反映了人间的夫妻离别,表现了东汉末年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流露了人们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 八、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1-2两星的现状(景) 3-6织女的相思(人) 7-8分离的痛苦(情) 第二课时 短歌行 一、解题 展示“行”这种古代诗歌体裁。 二、知人论世,简介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众人评说】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HYPERLINK /view/40354.htm 魏书》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三、朗读感知 1.听配乐诵。 2.齐读。 3.学生活动:请学生代表将容易写错的字和难理解的生字词写到黑板上,对照注释,疏通诗意。 四、分析情感 1.找诗眼。 2.那么倒底诗人“忧”的是什么?分层赏析。 第一层:“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  = 1 \* GB3 ①对酒当歌本来是件畅快的事,但本诗的开头给人什么感觉?为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 明确:本诗开头之所以给人一种消极低沉之感,是因为让作者忧的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