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2
主讲人:闫泉香;骨骼肌是体内体积最大的 组织。躯体的各种运动和呼吸动作都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的。每条骨骼肌纤维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们至少接受一个运动神经元末梢的支配。;(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1)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N末梢AP→ACh+受体→EPP→肌膜AP
(2)具一对一的关系:
①接头前膜传来一个AP,便能引起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因每次ACh释放的量,产生的EPP是引起肌膜AP所需阈值的3-4倍)。
②神经末梢的一次AP只能引起一次肌细胞兴奋和收缩(因终板膜上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ACh)。
; 4.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1)阻断ACh受体:箭毒和α银环蛇毒,肌松剂(驰肌碘)。
(2)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3)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受体),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N末梢Ca2+通道)。
(4)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
5.EPP的特征:无“全或无”现象;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EPP的大小与Ach释放量呈正相关。;(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AP沿T管传导)。
纵管系统: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
三联管:T管+终池×2;2.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或称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②具有ATP酶的作用,与结合位点结合后,分解ATP提供横桥扭动(肌丝滑行)和作功的能量。
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3.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明带+暗带+1/2明带 = 2条Z线间的区域; 1.兴奋-收缩耦联 2.肌丝滑行;1.兴奋-收缩耦联
三个主要步骤: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尚不很清楚)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兴奋-收缩耦联;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
↓
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N末梢内
↓
接头前膜内囊泡
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
↓
ACh释放入接头间隙
↓
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
↓
受体构型改变
↓
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
↓
产生终板电位(EPP)
↓
EPP引起肌膜AP; 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1.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并不是肌丝本身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因①相邻Z线靠近,即肌节缩短;②暗带长度不变,即粗肌丝长度不变;③从Z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即细肌丝长度不变; ④明带和H带变窄。; 2.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便产生张力。
3.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地,从而肌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4.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是决定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
;(四)骨骼肌舒张机制;骨骼肌舒张机制模拟图;(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收缩形式
1.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复合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①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之。
②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
( 并非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
所以,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2.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注: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与肌肉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大小有关:
①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②当负荷等于或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