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到了奴隶社会末期的希腊人开始注意到残疾人也是人、残疾儿童也是儿童的问题,人们开始对其有怜悯、同情的倾向,但仍认为是上帝的惩罚。如罗马官员曾不准人们再丢弃残障儿童,而是收养起来,供作王侯、富人们玩弄的玩物。
由此可见奴隶社会末期,残障儿童有一定的生存权,但社会地位低下,谈不上有什么专门的机构来教育他们。;;;;;;;;;;;;第二节我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国古代对待残疾人的政策
中华民族有着尊老、慈幼、扶残、助弱的传统美德
《周礼》: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
《礼记》:提出建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社会的构想;(三)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救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密切的关系。
“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强不执弱,富不辱贫”的道德观以及“积善成德”、“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宗教观等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奠定了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思想基础。;二、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阶段
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编》:“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
1874年英国牧师穆?威廉.穆瑞创办“瞽叟通文馆”(第一所盲校,北京)
1887年美国传教士查尔斯。米尔斯创办 “启瘖学馆”(山东登州,第一所聋哑学校)后其妻梅耐德接办迁烟台
;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于1912年在江苏南通筹创南通师范传习所,培养特教师资;1916年又创办南通盲哑学校(国人最早)
1909年王我藏曾主张设置“低能儿特殊班”
1914年潘文安主张学校设“心育园”
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为缓解家长、教师、学生的矛盾设特殊学级,实验成效卓著,很受重视。
中国第一所公立盲聋教育机构是南通盲哑学校。;;;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现状;;;;二、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二)重视生态学模式
家庭、教育和社会构建完整、科学的生态模式。
(三)重视早期干预
(四)特殊教育的发展将更依赖于科学技术
(五)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
(六)特殊教育以融化教育为主
(七)政府管理职能加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