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越教育
;;; 鲁洁 这种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会人去追求、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它的最根本的缺失就在于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也必然前提性地要抛弃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种神圣的尺度;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 神童与法西斯
余杰
湖北省公安县13岁的聂愿愿在1998年的高考中,以628分的高分考取华中理工大学。聂愿愿受的是他父亲的家庭教育。他父亲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将12年的课程浓缩在4年内完成。他的方法突出一个“背”字,不仅要求儿子将语文、英语等课本背得滚瓜烂熟,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也要求一本一本地背诵。除了公式定理以外,还要背大量的例题。
记者来到华中理工大学采访了聂愿愿。当问及父亲的教育方法时,孩子毫不迟疑地回答:“爸爸的方法不好。他每天都让我做功课,我又不想做,他动不动就打我。我对他恨得要死,每天都当家里的那堵墙是爸爸,对着打,打得手上都起了老茧。我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现在想起来都害怕。”(摘自孔庆东等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P288-289)
上述极端的例子虽然不多见,但是类似的做法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今的学生学习非常紧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业余生活、没有节假日,学得非常苦、非常累,生活压抑、单调、机械,没有生机、缺乏活力。;;;;;;;;;;;;;;;;;;; 苦在心境
佚 名
母亲总觉得自己命苦,经常述说“苦命三段论”。出生到出嫁前是一段,结婚后到中年是一段,老年又是另一段。
第一段的苦是因为当养女,备受养父母欺压。第二段因夫妻感情不好,偶有婚姻暴力。第三段,她说因为“子女都不听她的话”。
由于有这三段的“苦命史”,母亲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是世界上最苦命的人”。无论我们如何劝说,她只要一想到,就开始责怪起相关亲人,严重时一天好几次,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实,以母亲这样的年纪,虽然身体不算硬朗,但还能够东看西逛;虽然不算富裕,也还衣食无犹。但她还是觉得自己的命好苦。
苦,不需要特别的条件,只要自己觉得苦,只要心灵有所煎熬,就是苦了。我们常说“心境”,“心”在“境”的前面;有什么心,自然就产生什么境;心中有苦,自然就陷入苦境。而世界最苦命的人,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苦命的人”的那一个,因为他们沉溺在苦中无法自拔。这样看来,就要从“心”下手。心灵能安定,自然就不苦。你的人生苦吗?心安就不那么苦了。(《江南都市报》04/11/21);; 为何团团转
刘诚龙
一个后生来到一座寺庙,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以此考考老师父,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为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师父随口答道。
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后生接着说,“我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但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师父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摘自《现代女报》2004/10/1); 简单的生活
实现简单的生活,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过是摈弃人性里的一些贪欲,删减去日常生活里的一些繁文缛节。表面上,你可能少了一些抛头露面的场合,少了一些交际和应酬,实际上你得到了灵性的清净,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省察人生。… … (《江南都市报》2001/9/18)
美国思想家梭罗提倡过一种简单和朴素的生活,他的座右铭是:“简单,简单,再简单!把你的事情减少到两件或三件,而不是增加到百件或千件。简单,简单,再简单,使你的数的数字宁可是半打,而不是百万。使你的帐目简单到可用手指掐算。”
人们提倡过一种素朴的生活,主要原因在于奢侈繁杂的生活,会成为其精神境界提升的障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