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线性传播模式 ; ;什么是传播媒介;;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一)媒介技术的定义;(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三)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三)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三)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讯息 1/3;(一)媒介即讯息 2/3;;;(一)媒介即讯息 3/3;(二)媒介即人的延伸; ;广播是弱势媒体吗?;(三)“冷媒介”与“热媒介”;;(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媒介变革的动因;传播学概论;(一)“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电视人” ;2.“容器人” 在大众传播特别是电视媒介中成长的一代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孤立的、封闭的,好比装在容器中,他们也与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彼此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过他们倾向于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呈现出为浮躁、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典型的“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二) 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这样,尽管日本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阶层或收入的差别,却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向,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价值。 ;小结;(三)网络时代的网虫和网瘾症;思考:;四、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社会意义;四、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社会意义;;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1.传播者的概念;2.大众传媒的概念;3.大众传媒的特点;4.大众传媒的优势;;二、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补充:报纸的二次售卖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任何大众传媒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背景,它们必须为特定的利益服务。 a. 社会主义媒介公开承认其宣传目标:我国大众传媒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为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服务。 b. 资本主义媒介掩盖其宣传目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媒主要为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服务。 ;案例1:美国政府限制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 美国公正新闻研究所2003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03年1月30日至2月12日两周间﹐美国各大电视网画面上出现的新闻源统计如下﹕76%在画面上出现的人物都是现任或前任官员﹔与反战相联系的信源几乎不存在。 当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了关于战死的美国士兵和5名被俘美国士兵的录像带,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其进行了转播。五角大楼随即介入,要求美国电视新闻网在这些战死和被俘的美国士兵家人被通知前不要播放这一录像。其后,美国所有主要的电视台,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都实行了自我约束,不播放美国战俘画面。 ;案例2:“9·11”事件 事件发生后,当时美国的媒体几乎是清一色、“一面倒”的“反恐”报道,“美国之音”仅仅因播出了4分钟采访拉登和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的节目,台长便被免职,政府削减了几百万美元的经费,以示惩罚。这说明,一些西方国家不管是争取还是限制新闻自由,都出于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需要。 因此,西方新闻自由观的本质和实质是要服从于国家利益,服从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三)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案例分析:“三鹿公关门事件”、“百度假药门” 推广门;杨××VS媒体,谁更疯狂;杨父以为借助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能够为女儿实现梦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德华知道此事后透过经纪人回应:“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 而当时的媒体和大众,尽管有人希望杨××能够和刘德华见上一面,了却心事,但更多的人却是把“××”作为一个负面典型进行批评,舆论普遍认为属于“病态”。 ;“一些媒体试图安排这种见面,其实是助长了病态的追星行为,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即使见到刘德华本人,××也不能改变12年来的状态重新生活,而她继续痴狂地追星不是没有可能。”一家媒体在当时发表的评论中公开指责。 ;2、电视台主动提出“安排见面” 就如一盆冰水从头泼下来,杨父显然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而身边邻居、朋友的指责和嘲笑更是让爱面子的这一家人抬不起头。 “杨××事件”曝光后,还是有媒体来到杨家采访,北京一家电视台娱乐节目记者三次到兰州,并在节目中以跟拍的形式播放了杨氏一家的追星生活。 ;据报道,杨氏母女透露该电视台曾有过三次许诺,“我们台有实力,能联系到刘德华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