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第10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0.1 概 论;1、分析化学对分离的要求 (1)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应小至可忽略不计 (2)干扰组分应减小至不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 (3)对痕量组分的分离,一般要采取适当措施,使其得到浓 缩和富集,富集效果用富集倍数表示。;(1)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应小至可忽略不计 回收率(%)=分离后测得A的质量/样品中A的总量×100% 回收率:衡量被测组分A的回收程度(或:试样中被测组分回收的完全程度)回收率越高,表明分离方法越好。 回收率常通过测定试样和标样来确定: 如: 试样(x)+标样(S)= 实验测得总含量 实验测得: B% 则: ,若 则说明回收率高:;实际工作中,对回收率的要求依组分含量不同而异。 当被测组分含量>1%时,R>99.9%; 被测组分含量0.01%~1%时,R>99%; 被测组分含量<0.01%时,R<95%(90%)。 (2)干扰组分应减小至不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 我们常用“分离因数”来表示分离效果的好坏。 如:对A、B两组分间的分离,其分离因数S定义为: ——干扰组分B与欲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 若A的回收率RA≈100%时: (3)对痕量组分的分离,一般要采取适当措施,使其得到浓 缩和富集,富集效果用富集倍数表示。 ;2、常用分离方法 依分离中生成不同的相,将分离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1)沉淀分离法(S/l分离): (2)离子交换法(S/l分离): (3)色谱分离法(S/l分离): (4)溶剂萃取分离法( ): (5)挥发、蒸馏法(g/l):;10.1.1 沉淀分离法(分离) 1.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①控制溶剂酸度:∵ ∴ 即:不同金属离子生成 时由于Ksp不同,所以要求溶液pH不同,因此可借助控制pH的方法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开,从理论上讲,可由上式计算得到:开始沉淀时的[OH-]和沉淀完全([M]≤10-6mol/L)时的[OH-],但实际金属离子分离最适宜的酸度范围是由实验确定的,与计算值常有出入。 (查相关手册);②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 A、NaOH法 使两性元素( 等)与非两性元素分离(见下表)。 NaOH法沉淀分离的元素(常用小体积沉淀法) ;B、NH3-NH4Cl法 使高价离子( 等)沉淀出并与多数一、二价离子分离: 碱土金属:离子状态存在 过渡金属:氨络合物状态存在 氨水法沉淀分离的元素 氨水法的优点是 ①借NH3-NH4Cl缓冲体系,可方便地将溶液从弱酸性调至中性、微碱性、中等碱性; ②NH3和NH4+易挥发性,低温便可挥发除去; ③NH4+作为抗衡离子,可中和带负电荷的氢氧化 物胶体沉淀而起凝聚作用,沉淀易于过滤。;C、有机碱法 借调节溶液pH,使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如:pH=5~5.5时的HAc-NaAc中,沉淀 而与 及其它三价金属离子分离; pH=3.8的苯甲酸-苯甲酸铵中,定量沉淀 而与大部分二价金属离子分离。 苯胺、吡啶、苯肼,六次甲基四胺等均可借加入酸来调节pH,并用于 的沉淀分离。 ;D、ZnO悬浊液法 利用微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ZnO,HgO)和碳酸盐(CaCO3,BaCO3)来调节溶液的pH范围,使某些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ZnO沉淀分离的金属(用HNO3氧化后) 如:将ZnO分别加入0.02mol/L和0.2mol/LHCl溶液的pH分别是: ∵HgO,MgO,PbCO3,CaCO3,BaCO3水解生成氢氧化物的Ksp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