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固体结构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固体结构 §10.1 晶体结构和类型 §10.2 离子晶体 §10.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10.1 晶体结构和类型 10.1.1 晶体结构的特征与晶格理论 10.1.2 晶体类型 10.1.1 晶体结构的特征与晶格理论 1. 晶体结构的特征 晶体:由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 晶体宏观特性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呈现各向异性。 具有固定的熔点。 基本概念 晶格:将完整晶体中的离子(或原子、分子等)用横、竖线画出来,得到三维空间格子,即晶格。 晶格是用点和线反映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晶胞:是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是包括晶格节点上的微粒在内的平行六面体。 把它上下左右无限重复,就得到晶体。 §10.2 离子晶体 10.2.1 离子晶体的结构 10.2.2 晶格能 10.2.3 离子极化 离子晶体的结构 离子晶体:晶格节点上粒子为阴、阳离子。 阴、阳离子间靠静电引力(离子键)结合。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引力。 AB型的离子晶体的三种典型晶胞 1、NaCl型 面心立方晶格 6:6配位 2、CsCl型 简单立方晶格 8:8配位 3、ZnS型 面心立方晶格 4:4配位 其他类型的离子晶体(不要求) AB2型(萤石、金红石)、ABX3型 钙钛矿) 半径比 R+/R- 规则: NaCl晶体 晶格能 U 利用Born-Haber循环,计算晶格能(要求掌握) 影响晶格能的因素 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离子的电子构型 离子极化变形对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①键的性质: 刚性球 §10.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原子间以共价键为主的结合,称为共价型化合物,分为二类: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 氢键 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 分子的偶极矩( μ ): 分子的极化率 分子间的吸引作用 色散作用 色散力) 诱导作用(诱导力) 取向作用(取向力) 诱导作用 诱导作用: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另一个极性分子作用下,某个分子的极性增加,正负电荷偏离更大,产生诱导偶极,产生诱导力。 取向作用 取向作用:由于极性分子存在固有偶极,使极性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而产生的分子间吸引作用。 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氢键 氢键的形成: 分子中有H和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元素 O,N,F 分子内氢键 硝酸分子中存在分子内氢键,形成多原子环状结 构。 冰的空间构型 层状晶体 石墨的空间构型(大П键) 作业:p335:3、7、8、9、10、11、13、14、17 不要求: §10.1.1中的七种晶系; §10.1.2; §10.1.3; §10.2; §10.3.2中的 3.卡氏公式 ds区正离子和p区金属元素的高价态正离子具有18e-构型。 ④Sn2+、Bi3+、Tl+等(18+2)e-构型 Sn2+: …4s24p64d105s2(5p2) Bi3+:…5s25p65d106s2(6p3) p区金属元素的低价态正离子具有(18+2)e-构型 ⑤Mn2+、Fe3+、Sc2+等(9~17)e-构型 Sc2+:…3s23p63d1(4s2) 9e-构型 Fe3+: …3s23p63d5 13 e-构型 Cu2+: …3s23p63d9 17 e-构型 d区元素的正离子具有(9~17)e-构型。 离子极化力 f ①离子半径 r :r 小者,极化力大。 ②离子电荷:电荷多者,极化力大。 ③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f : 18+2 e-,18e- 9-17e- 8e- 一般规律: 离子间的极化作用 一般只考虑在正离子的极化力作用下,负离子的极化变形,而正离子的极化变形常常被忽略。即:当正负离子混合在一起时,着重考虑正离子的极化力,负离子的极化率。 但当正离子半径大,且具有 18 e-或(18+2)e-构型 Ag+, Cd2+ 等 时,正离子的极化率大,不能忽略正离子的极化变形。 即:这时要同时考虑: ①正离子对负离子的极化,使负离子发生极化变形。 ②负离子对正离子的极化,使正离子发生极化变形。 这叫互极化。如 HgCl2 Hg2+处于IIB、六周期,18 e-构型,半径大,在Cl-的极化作用下,易变形。 故Hg2+与Cl-之间存在互极化。 + - 理想化的离子键。 实际上,存在着离子的极化变形,将两个核拉得更近。 - + Ag+ I- r/pm 126+216 342 R0/pm 299 极化导致核间距缩短 随着离子变形性越大,离子键成分越小,共价键成分越大。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 ②对离子化合物溶解度的影响 相似相溶原理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